游东山大乘寺

奔逸高真避秦侣,远入闽山岂惟楚。

落花流水来何处,遂鹿人从石门路。

遂造洞门谁得知,鸡黍生涯贯今古。

樵客见留何事去,分合随缘落尘土。

回头已在尘劳中,手把榴花如寐寤。

紫玄素抱超然情,到此令人心骨清。

閒跂长林跨深壑,遥见猿鹤来相迎。

灵源为我写幽思,但闻历历朱弦鸣。

狮子峰前狐退藏,当泯顽空还混茫。

龙首涧边云并合,或作人间时雨行。

杜鹃有声山意真,杜鹃有花山色明。

偶逢奇石可且上,幸乘此兴聊飞觥。

顾语娉婷莫予翼,脚力犹争年少轻。

三杯通道聊自适,还被谷风吹复醒。

忽忽流光已云暮,红烛如林乐声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东山大乘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首句“奔逸高真避秦侣,远入闽山岂惟楚”以“奔逸”、“高真”形容东山大乘寺的超凡脱俗,暗示此处是远离尘嚣、追求精神境界的理想之地。接着“落花流水来何处,遂鹿人从石门路”描绘了一幅春日生机勃勃的景象,鹿与人和谐共处,石门路隐秘而神秘,增添了诗的意境。

“遂造洞门谁得知,鸡黍生涯贯今古”表达了探索未知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古老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的对比。接下来的“樵客见留何事去,分合随缘落尘土”则通过樵夫的故事,引出人生无常的主题,强调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回头已在尘劳中,手把榴花如寐寤”将读者带入一种超脱现实的境界,榴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随后的“紫玄素抱超然情,到此令人心骨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的情感体验,强调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閒跂长林跨深壑,遥见猿鹤来相迎”描绘了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猿鹤的出现增添了诗的灵动与神秘。接下来的“灵源为我写幽思,但闻历历朱弦鸣”则通过自然界的声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狮子峰前狐退藏,当泯顽空还混茫”通过狐狸的隐匿,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变。而“龙首涧边云并合,或作人间时雨行”则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力量,以及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杜鹃有声山意真,杜鹃有花山色明”通过杜鹃鸟的声音与花朵,进一步强化了自然与情感的联系。最后,“偶逢奇石可且上,幸乘此兴聊飞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享受,以及与友人的欢聚之情。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的氛围。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题桃花菊

人面亦相映,龙山应独赏。

却因清淡中,艳异尤堪尚。

靖节篱下吟,幽怀忽驰想。

武林溪上游,芳容若迎望。

妙本自无二,佳名谁有两。

辨事惟赖香,根蒂岂容妄。

形式: 古风

题水云村

水云深处寻幽客,竞把银瓶飞虎珀。

坐间玉篆流杯来,时伴桃花献春色。

尘劳不到清樽前,何幸山翁设歌席。

人在夕阳方醉时,回首云迷武陵宅。

形式: 古风

送方彦稽解元

壶公山下多伟人,尝谓方寸无纤尘。

双眼孤鹰在霄汉,俯视燕雀尤有神。

两冠群英出微妙,失第春官恬自笑。

归去壶公山下游,长须肩上何所忧。

远烟万剂实行橐,置此雅好吾无求。

松轩日午片石冷,水中天小云油油。

时复窥影且自遣,毫末造化同春秋。

可能含蓄南国意,洗我滞思如清流。

方握齐纨却新暑,明月团团满寰宇。

马上尘沙摇不开,空羡江湖鹭轻举。

勿因世俗还低头,义理所在无今古。

生死只系箪豆中,谁为万钟移出处。

六翮冲天观一飞,所养先须微贱时。

形式: 古风

道伦竹阁

曾看孤山翠微麓,回环阁下千茎竹。

醉吟先生唐室贤,洒落情怀出流俗。

赤城德士攀高风,特借嘉名榜山腹。

雪霜难犯为心虚,直节凌云耸苍玉。

月华弄影无纤尘,合有丹霄凤来宿。

赵州庭柏如己知,扫却閒言且观独。

九年当作无生游,慎勿窥红堕私欲。

况是天台掌仙箓,炼矿成金石龙谷。

落花流水好寻真,岂特萧萧阁前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