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包何东游

水国尝独往,送君还念兹。

湖山远近色,昏旦烟霞时。

子好谢公迹,常吟孤屿诗。

果乘扁舟去,若与白鸥期。

野趣及春好,客游欣此辞。

入云投馆僻,采碧过帆迟。

江上日回首,琴中劳别思。

春鸿刷归翼,一寄杜蘅枝。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我曾在水乡独自游历,此刻送你离去,心中仍念念不忘。
湖光山色无论远近,早晚都笼罩在烟霞之中。
你喜欢谢公的足迹,常吟诵描绘孤岛的诗句。
你果然乘着小舟离去,似乎与白鸥相约而行。
野外的乐趣在春天最为美妙,这次的客游让我欣喜地告别。
进入云深处的住所偏远,你慢行过船帆,我心中充满思念。
每日在江边回望,琴声中饱含离别的愁绪。
春天的大雁展翅归巢,愿你的消息能如它们飞向杜蘅枝头。

注释

水国:水乡。
兹:这里,指代送别之地。
湖山:湖泊和山峦。
烟霞:清晨或傍晚的云雾。
谢公迹:谢灵运的足迹,代指山水诗的意境。
孤屿诗: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等描绘孤岛的诗篇。
扁舟:小船。
白鸥:象征自由和纯洁,常用于表达隐逸之志。
野趣:自然的乐趣。
杜蘅:香草名,此处可能象征友人的居所或信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朋友别离时的愁绪和自然景色的交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忆念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人以亲切的口吻送君远行,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孤独与淡泊。

"水国尝独往,送君还念兹。" 开篇即设定了一种别离的情境,"水国"可能指的是一个由水域环绕的地方,而"尝独往"则是诗人亲自到水边为朋友送行的行为。"送君还念兹"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思念。

接下来的两句 "湖山远近色,昏旦烟霞时。" 描述了景色的变化,以及时间的流逝,给人以静谧而又有些许哀愁的感觉。这两句通过景物描写,烘托出了诗人的情感。

"子好谢公迹,常吟孤屿诗。" 这里提到的"子"可能是指诗人自己,而"谢公"则是一位历史上的文学家,"常吟孤屿诗" 表明诗人喜欢吟诵谢公的诗,并且有着类似谢公那样的隐逸情怀。

"果乘扁舟去,若与白鸥期。" 这两句描绘了朋友离别时的情景,"果乘扁舟去" 是朋友乘坐简陋的小船离去的画面,而"若与白鸥期" 则是在比喻朋友如同那自由自在的白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

"野趣及春好,客游欣此辞。"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野趣的喜爱,以及对春天美好的享受和欣赏。"入云投馆僻,采碧过帆迟。" 则是诗人在描绘自己客居异乡时,对于远离尘嚣、寻找隐逸之所的情景。

"江上日回首,琴中劳别思。" 这两句通过对江景的回望和琴声中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不舍昧昧。

最后 "春鸿刷归翼,一寄杜蘅枝。" 中的"春鸿" 可能指的是春天的鸿鹄,即大雁,而"刷归翼" 则是在比喻诗人自己也像这些鸟儿一样,准备离开这个地方。"一寄杜蘅枝" 是诗人在别离之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树枝,希望通过这份心意传达给远方的朋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馀。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

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送严士良侍奉詹事南游

疏傅独知止,曾参善爱亲。

江山侍行迈,长幼出嚣尘。

握手想千古,此心能几人。

风光满长陌,草色傍征轮。

日夕望荆楚,莺鸣芳杜新。

渔烟月下浅,花屿水中春。

点翰遥相忆,含情向白蘋。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送张中丞赴桂州

出守求人瘼,推贤动圣情。

紫台初下诏,皂盖始专城。

宠借飞霜简,威加却月营。

云衢降五马,林木引双旌。

夙仰敦诗礼,尝闻偃甲兵。

戍楼云外静,讼阁竹间清。

化伫还珠美,心将片玉贞。

寇恂朝望重,计日谒承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送张五员外东归楚州

缨佩不为美,人群宁免辞。

杳然黄鹄去,未负白云期。

此别清兴尽,高秋临水时。

好山枉帆僻,浪迹到家迟。

他日诏书下,梁鸿安可追。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