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觉放还至泰州以诗见寄作此答之

朱云曾为汉家忧,不怕交亲作世仇。

壮气未平空咄咄,狂言无验信悠悠。

今朝我作伤弓鸟,却羡君为不系舟。

劳寄新诗平宿憾,此生心气贯清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朱云曾经为汉朝忧虑,不畏惧亲戚成为世间的仇敌。
豪情壮志未消,常常发出不满的叹息,那些狂言并未得到验证,时间长了人们也就不再相信。
如今我像一只受过伤的鸟,只能避开弓箭,却羡慕你如不系缆绳的小船自由自在。
你寄来的诗平息了我长久的怨恨,这一生我的心志如同清秋的节气,坚定而高洁。

注释

朱云:西汉时期的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
世仇:世代的冤家对头。
咄咄:形容不满或叹息声。
悠悠:长久、时间久远。
伤弓鸟:比喻受过伤害后变得敏感的人。
不系舟:比喻不受束缚、自由自在的人。
宿憾:长期存在的遗憾或怨恨。
清秋:象征着高洁、清爽的季节,也寓意心境的清澈。

鉴赏

这首诗是由唐末宋初的文学家徐铉所作,名为《陈觉放还至泰州以诗见寄作此答之》。诗中透露出作者对友人陈觉放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才华的赞赏。

首句“朱云曾为汉家忧”,通过古代楚国名将朱云的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接着,“不怕交亲作世仇”显示了诗人在面对人生变迁时的坚定立场和勇气,不畏惧与世俗的隔阂。

“壮气未平空咄咄,狂言无验信悠悠”这两句通过描绘壮年时期那尚未消散的激昂情怀以及对那些不切实际豪言的怀疑,展现了诗人成熟后的冷静思考和深刻洞察。

“今朝我作伤弓鸟,却羡君为不系舟”两句,则是诗人以“伤弓鸟”自喻,感慨于自己的才华未得施展,而对陈觉放的境遇表示羡慕,认为他能像没有固定船只那样自由自在。

最后,“劳寄新诗平宿憾,此生心气贯清秋”表达了诗人通过诗歌来抒发胸中积郁,洗刷往昔宿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这一生心怀坦荡,不为世俗所扰的高洁情操。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徐铉与陈觉放深厚的情谊,更通过对比两人的处境和态度,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收录诗词(431)

徐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 字:鼎臣
  •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 生卒年:916年—991年

相关古诗词

京口江际弄水

退公求静独临川,杨子江南二月天。

百尺翠屏甘露阁,数帆晴日海门船。

波澄濑石寒如玉,草接汀蘋绿似烟。

安得乘槎更东去,十洲风外弄潺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京使回自临川得从兄书寄诗依韵和

珍重还京使,殷勤话故人。

别离长挂梦,宠禄不关身。

趣向今成道,声华旧绝尘。

莫嗟容鬓老,诗句逐时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使浙西先寄献燕王侍中

京江风静喜乘流,极目遥瞻万岁楼。

喜气茏葱甘露晚,水烟波淡海门秋。

五年不见鸾台长,明日将陪兔苑游。

欲问平台门下吏,相君还许吐茵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侍宴赋得归雁

夜静群动息,翩翩一雁归。

清音天际远,寒影月中微。

何处云同宿,长空雪共飞。

阳和常借便,免与素心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