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宴赋得归雁

夜静群动息,翩翩一雁归。

清音天际远,寒影月中微。

何处云同宿,长空雪共飞。

阳和常借便,免与素心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夜晚寂静,万物休憩,一只孤雁独自归巢。
清脆的雁鸣从天边传来,月光下它的身影显得孤单而微小。
不知何处的云朵与它共眠,空中飘落的雪花仿佛与它同行。
温暖的阳光常常借机照耀,让它不必违背内心纯洁的愿望。

注释

夜静:夜晚安静。
群动息:万物停止活动。
翩翩:轻盈的样子。
雁:大雁。
清音:清脆的声音。
天际:天边。
寒影:寒冷的身影。
月:月亮。
何处:哪里。
云同宿:云朵相伴。
长空:广阔的天空。
雪共飞:雪花一起飘落。
阳和:温暖的阳光。
常借便:常常借助机会。
素心:纯洁的心愿。
违:违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幕降临、雁飞归巢的宁静画面,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与深刻把握。开篇"夜静群动息"四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夜晚动物们安歇的景象,营造了一种万籁俱寂、天地交融的氛围。

接着"翩翩一雁归",描绘了孤雁回巢的情形,"翩翩"二字生动传神,捕捉到了鸟儿飞翔时轻盈自如的姿态。诗人通过对雁的观察,不仅展现了其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透露出一种孤独或寂寞的情怀。

第三句"清音天际远",写出了雁鸣声在夜空中回荡,传递至极远的地方。这里的"清音"不仅是对声音质感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澈与纯净。而"天际远",则扩展了空间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无边界的自由与广阔。

第四句"寒影月中微",则是对月下景象的细腻描写。夜晚的寒气使得月光显得更加清冷,而这种清冷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了诗人的孤独感受。

接下来"何处云同宿,长空雪共飞",诗人通过设问来表达自己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云同宿"暗示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而"长空雪共飞"则是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这里的"共飞"更增添了一份超脱尘世的意境。

末句"阳和常借便,免与素心违",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不愿让外界的喧嚣干扰到自己的本真情感。这里的"阳和"象征着和谐美好的状态,而"借便"则是希望能够长久地保持这种状态,避免与自己内在真诚的情感发生冲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孤独和纯净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内心生活。

收录诗词(431)

徐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 字:鼎臣
  •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 生卒年:916年—991年

相关古诗词

古意

妾年十四五,自矜颜如花。

靡容翳鲛绡,腻理覆蝉纱。

耳珰垂明月,脸晕凝朝霞。

黄金饰钗纛,碧珠缀鬓鸦。

褰帷当户坐,皎皎灿天葩。

麝火博山然,云母屏风遮。

女师勤针薾,侍婢理筝琶。

母兄命良媒,交口称柔嘉。

自缘根本好,那复委泥沙。

岂知盛年去,空闺自长嗟。

五陵轻薄儿,纷纷斗骄奢。

遂言邻女美,弃妾不复誇。

含羞临晓镜,恐似鸠盘茶。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和元帅书记萧郎中观习水师

元帅楼船出治兵,落星山外火旗明。

千帆日助江陵势,万里风驰下濑声。

杀气晓严波上鹢,凯歌遥骇海边鲸。

仲宣一作从军咏,回顾儒衣自不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太常萧少卿近郊马上偶吟(其一)

田园经雨绿分畦,飞盖闲行九里堤。

拂袖清风尘不起,满川芳草路如迷。

林开始觉晴天迥,潮上初惊浦岸齐。

怪得仙郎诗句好,断霞残照远山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冶城春望

铸剑池临古道旁,忠贞祠墓枕平冈。

雨馀圆藓生虚壁,风过长松倚坏墙。

建业三春花事好,句吴千载霸图荒。

衣冠晋代浑难问,独凭高原空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