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剑南献捷

遐圻新破虏,名将旧登坛。

戎馘西南至,毡裘长幼观。

边疆氛已息,矛戟血犹残。

紫陌欢声动,丹墀喜气盘。

唐虞方德易,卫霍比功难。

共睹俘囚入,赓歌万国安。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远方的边疆新近击败了敌虏,威名赫赫的将领早年就登上了将坛。
从西南方向传来了战争胜利的消息,连妇女儿童都来围观穿着毛皮衣的战俘。
边境的战事已经平息,但武器上还残留着战斗的血迹。
京城的大道上欢声雷动,宫廷里洋溢着喜悦的气息。
像唐尧虞舜那样以德服人不易做到,要与卫青霍去病相比立功更难。
大家都目睹了俘虏被带入,共同唱响歌颂国家安宁的赞歌。

注释

遐圻:远方的边疆。
新破虏:最近打败了敌人。
名将:著名的将领。
旧登坛:早年就成为将领。
戎馘:战争中割下的敌耳,代指战功。
西南至:从西南方向传来。
毡裘:这里指穿着毛皮衣的外族人,代指战俘。
长幼观:不论老少都来观看。
边疆:边境地区。
氛已息:战争的气氛已经停止。
矛戟:古代兵器,这里泛指武器。
血犹残:还有残留的血迹。
紫陌:京城的道路,这里指繁华之地。
欢声动:欢声雷动,形容非常高兴。
丹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代指朝廷。
喜气盘:喜悦的气氛弥漫。
唐虞:唐尧和虞舜,古代圣王,以德治国。
方德易:以德行治理国家是困难的。
卫霍:卫青和霍去病,西汉名将。
比功难:与他们相比立功更加艰难。
共睹:共同目睹。
俘囚:俘虏。
入:被带入。
赓歌:继续歌唱,这里指歌颂。
万国安:国家安宁,万民安乐。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战役胜利后的景象,诗中充满了对战争胜利的赞美与庆幸。首句“遐圻新破虏”表明边疆之战已经取得胜利,“名将旧登坛”则显示出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再次站在战场上。

接下来的“戎馘西南至,毡裘长幼观”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广泛,士兵们的足迹达到了遥远的西南边疆,而连老弱都不得不目睹这一切。然而,“边疆氛已息,矛戟血犹残”则透露出战争虽然已经平息,但战场上的血腥气息依旧。

诗人随后转向胜利后的欢庆情景:“紫陌欢声动,丹墀喜气盘。”这里的“紫陌”、“丹墀”都是宫廷之地,而“欢声动”和“喜气盘”则表达了人们对于战争胜利的喜悦与赞扬。

最后,“唐虞方德易,卫霍比功难。共睹俘囚入,赓歌万国安。”诗人通过对历史伟大统治者的赞誉,以及将军们英勇事迹的比较,强调了这场胜利的重要性和广泛的影响力,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战后和平景象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辽阔,通过对战争胜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力量与希望的时代气息。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尚书郎上直闻春漏

地即尚书省,人惟鸳鹭行。

审时传玉漏,直夜递星郎。

历历闻仙署,泠泠出建章。

自空来断续,随月散凄锵。

物静知声远,寒轻觉夜长。

听馀残月落,曙色满东方。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府试古镜

旧是秦时镜,今来古匣中。

龙盘初挂月,凤舞欲生风。

石黛曾留殿,朱光适在宫。

应祥知道泰,监物觉神通。

肝胆诚难隐,妍媸信易穷。

幸居君子室,长愿免尘蒙。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河鲤登龙门

年久还求变,今来有所从。

得名当是鲤,无点可成龙。

备历艰难遍,因期造化容。

泥沙宁不阻,钓饵莫相逢。

击浪因成势,纤鳞莫继踪。

若令摇尾去,雨露此时浓。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空水共澄鲜

悠然四望通,渺渺水无穷。

海鹤飞天际,烟林出镜中。

云消澄遍碧,霞起澹微红。

落日浮光满,遥山翠色同。

樵声喧竹屿,棹唱入莲丛。

远客舟中兴,烦襟暂一空。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