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法荣师归吴兴荣自清江退院而归

又作三年一梦回,浮云何地是根栽。

身随东土因缘去,袖带西江风月来。

碧眼已传胡相具,白头谁问故人猜。

与君别后同参处,雪里梅花次第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又过了三年,如同一场梦醒来,浮云飘荡何处寻找它的根系。
我随着东土的命运前行,衣袖中带着西江的风月陪伴。
碧眼之人已经传承了胡人的特征,白发苍苍却无人询问旧友的猜测。
与你分别后,我们共同参悟的地方,雪中的梅花一一绽放。

注释

又作:再次。
三年:三年时间。
一梦回:一场梦境。
浮云:比喻漂泊不定的心或事物。
何地:何处。
是根栽:找到根基。
身随:身体跟随。
东土:东方的土地,这里指故乡。
因缘:命运或缘分。
袖带:衣袖中带有。
西江:西方的江河,可能象征远方。
风月:指美好的景色和情感。
碧眼:形容外国人的眼睛。
胡相具:具有胡人的外貌特征。
白头:指年老。
故人:老朋友。
猜:猜测。
别后:分别之后。
同参处:共同参悟的地方。
雪里:在雪中。
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
次第:依次,按顺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依恋之情和深厚的情谊。诗中“三年一梦回,浮云何地是根栽”两句通过“三年一梦回”来形象地表达时光飞逝、人生无常的哲理,同时“浮云何地是根栽”则表现了游子对家乡的渴望和不稳定生活的无奈。

“身随东土因缘去,袖带西江风月来”两句描绘出诗人随着命运的安排而漂泊四方,但心中始终携带着故乡的风光。这里的“东土”和“西江”象征了远离和怀念。

“碧眼已传胡相具,白头谁问故人猜”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流年所致白发的无奈。诗人借“碧眼”和“白头”形象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对昔日友情的怀念。

最后,“与君别后同参处,雪里梅花次第开”两句则是对朋友离别后的共同回忆,以及在分别之后,各自珍视那份美好如同冬天里独自绽放的梅花一般。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钱显道赴临安学宫

纷纷狱市如棼丝,与子共事西江湄。

地连远近多杂俗,事出众口无同辞。

文章幸子老益壮,蒲柳怪我秋前衰。

从今斫额望天路,十年莫放攻多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章季万户部

吴人不授馆,楚人不分田。

此身天地间,泛若不系船。

忆昨罢吏役,白鸥同一川。

欲乘万里风,短翼无夤缘。

使君霤宇大,下庇千万贤。

鸡鸣度关客,亦到尊俎前。

贱子忝夙分,今已三四传。

尝许策蹇步,十驾困屡鞭。

公文如摛华,公笔如修椽。

笔端色五采,密补造化权。

浮沉既异路,会合真可怜。

我无三径地,直欲参四禅。

后会宽作程,望舒圆复圆。

他年赤松子,问讯玉堂仙。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闻丁永安屋下叠山甚有佳趣恨未之见作诗寄之

买山几人真爱山,束薪煮石凋朱颜。

老丁谋作久长计,洗寒叠翠房栊间。

帘通庵扉即洞户,人映山色多烟鬟。

住山住庵似丁老,脱弃妻子真愚顽。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闻刘行简给事休致作诗寄之

郡下一卷书,云自邮签来。

剥啄惊昼眠,柴门手自开。

上有骊珠光,照耀分尘埃。

读之未尽行,喜焰生寒灰。

黄门白首郎,上疏称乞骸。

帝曰大布衣,锡汝升文阶。

天孙铅录秘,论撰须儒魁。

荣名不汝遗,汝往时钦哉。

夕即拜帝命,雪涕何纷漼。

恩许归旧庐,径卧南山斋。

此翁山泽仙,不赋章绶材。

误因文彩露,遂落天网恢。

一游三十年,所得非不谐。

文名动青琐,笔力幽黄能。

左省岂不荣,珠庭重徘徊。

巢父一掉头,百挽终不回。

吾意天地间,清风有根栽。

人心感披拂,达者分条枚。

二疏杨巨源,同上百尺台。

刘翁传其风,苍舒次隤敱。

况复祖子孙,此道同胚胎。

前刘脱功名,养气如婴孩。

至今一箭诗,讽咏及陪台。

翁今亦何有,旷达忘悲哀。

清风既不死,瓶大无耻罍。

岁晚春物动,吴山发寒梅。

愿翁强赋之,为花吐琼瑰。

床头拂易传,床下鸣新醅。

它时三径边,为翁剪蒿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