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薄暮檐牙雨跳珠,儿童指似雪先驱。
初闻竹上来能密,旋觉梅梢重欲扶。
北地多应三丈许,南州近亦十年无。
此间断缚吴元济,看踏银沙入献俘。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屋檐下雨滴如跳跃的珍珠,儿童们惊奇地将其误认为是飘落的雪花。诗人接着写到听到雨打在竹叶上的声音起初密集,随后又感到梅花枝头承受着雨的重压仿佛需要扶持。北方地区这样的大雨常见,而在南方多年未见如此景象。最后,诗人借雪联想到了平定叛乱的胜利,想象着敌人被捆绑后踏着银色的沙地押解献俘的场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雨势之大以及诗人对时局的感慨。
不详
初名公筠,避理宗讳改。端平二年(1235)进士第三名,调镇南军节度推官、衢州推官,皆未上。历浙西茶盐司干官,改宣教郎,除太学正,旬日出通判潭州。淳祐六年卒于官,年四十三。有《紫岩集》,已佚。刘克庄为撰墓志铭。《宋史》、《南宋书》有传。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岩词》一卷。存词5首
黄冠家万里,忽此动瑶琴。
岁暮多风雪,天涯少信音。
凄凉当日事,寂寞此时心。
我醉君休去,蒲团共夜深。
久雨淋漓天亦厌,一声霹雳洗层阴。
青山愁似故人面,初日明如烈士心。
扫石安排朝晒药,约僧准备晚听琴。
清宵那更当三五,剩把金樽对月斟。
黄茅迷远近,不见一人行。
信步未知险,回头方可惊。
路由高顶过,云在半腰生。
落日无栖止,飘飘自问程。
才登西岭路,诗思便能清。
栈道云间没,篮舆壁上行。
遥山时见虎,深谷夏闻莺。
咫尺名山寺,犹分两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