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桥阴。倚阑干唤酒,凉月晒斜簪。
瘦鹤窥诗,老鱼听曲,花底残照初沈。
话前度、梅边影事,有小小、枝头并栖禽。
醉后乌丝,别时红帕,幽恨催临。
何事片云吹散,把吴天一碧,换作湘心。
箫市行歌,琴台坐啸,欢怨无处堪寻。
已多少、青春浪掷,更休问、曾掷几黄金。
好趁秋星渡河,不怕波深。
不详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向吴头听笛,楚尾呼镫,万里风烟。
一宿金陵渡,正乌啼潮落,白下门前。
几多六朝幽恨,分付隔江山。
也愁见而今,江城壁垒,海国楼船。飘然。
未归去,怅艳冶销磨,客里山川。
秋信浑如此,怕翠眉颦柳,红泪凋莲。
水天二分,凉月照我共无眠。
问冉冉秋星,可能飞到伊鬓边。
黄鹤空矶,赤乌残壁,古愁渐满征程。
看朝吴暮楚,隔数点山青。
又如梦、东风过了,几人年少,巾扇鏖兵。
问扁舟何事,年年来去江城。
与君一笑,早相看华发休惊。
剩白月飞觞,青天倚剑,犹赚豪情。
倦客甚时东下,今宵梦、先逐潮声。
怕秋云吹散,尊前幽恨还生。
记鸾笺写韵,凤曲游仙,小住文箫。
阁外山如画,试弓腰步屧,来看江涛。
画阑旧时曾倚,香气未全销。
怕一角斜阳,春人去后,红得无聊。
檀奴惯离别,几陌上花开,江上萍飘。
丞相祠堂在,似元都观冷,慵问栽桃。
青丝上头,千骑无福比韦皋。
渐老了周郎,负他初嫁人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