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岛云禅师

远庵枯叶满,群鹿亦相随。

顶骨生新发,庭松长旧枝。

禅高太白月,行出祖师碑。

乱后潜来此,南人总不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远处的庙庵里落满了枯叶,成群的鹿也跟着来到这里。
头顶光秃处长出了新发,庭院里的老松树也抽出了新枝。
禅心之高洁如同天上的明月,修行之路可比先祖大师的碑铭。
战乱之后悄悄来到这避世之地,南方的人们全都不知道我的行踪。

注释

远庵:偏远的庙庵。
枯叶:干枯的树叶。
群鹿:成群的鹿。
相随:跟随。
顶骨:头顶的骨头,此处可能比喻为僧人的光头。
新发:新生的头发。
庭松:庭院中的松树。
旧枝:原有的树枝,也可能指老树发出的新芽。
禅高:禅心高洁、超脱。
太白月:明亮的月亮,可能比喻为李白,因其号青莲居士,有高洁之意。
行出:修行达到的境界。
祖师碑:前辈高僧的碑文,象征着深厚的佛法传承。
乱后:战乱之后。
潜来此:悄悄地来到这里。
南人:南方的人。
总不知:都不知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山林景象。开头两句“远庵枯叶满,群鹿亦相随”,通过对远处寺庙积满枯叶和成群的鹿相伴的描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第三句“顶骨生新发”写出了禅师头顶长出新发,这不仅是对自然生长的描绘,也象征着心灵的更新和精神的觉醒。紧接着,“庭松长旧枝”则勾勒出一幅古老松树延伸至今的画面,传递了时间的沉淀与永恒。

中间两句“禅高太白月,行出祖师碑”,通过对比“禅高”和“太白月”的描写,以及“行出祖师碑”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智慧的追求与尊崇。这里的“太白月”或许指的是李白,他在诗中常以月亮为题材,这里可能是在比喻诗人自身对智慧的追求如同仰望明月一般。

最后两句“乱后潜来此,南人总不知”,则透露出诗人在动荡之世后的隐退与宁静生活,以及这种选择对于外界的无知。这里的“南人”可能指的是那些不了解这份清净生活的人们,他们只关注于尘世间的纷争和名利,而忽略了心灵深处的平和与满足。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宁静的哲思,同时也透露着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3)

昙域(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前蜀)僧。贯休弟子,申天师门人。工小篆,学李阳冰。又善草书,得张旭笔意,与僧晓高并称。《十国春秋、书史会要》

  • 籍贯:前蜀

相关古诗词

奉送日本国使空海上人橘秀才朝献后却还

异国桑门客,乘杯望斗星。

来朝汉天子,归译竺乾经。

万里洪涛白,三春孤岛青。

到宫方奏对,图像列王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踏歌

河水流溷溷,山头种荞麦。

两个胡孙门底来,东家阿嫂决一百。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寄内诗

握笔题诗易,荷戈征戍难。

惯从鸳被暖,怯向雁门寒。

瘦尽宽衣带,啼多渍枕檀。

试留青黛著,回日画眉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愧谢诗

我本邯郸士,祇役死河湄。

不得家人哭,劳君行路悲。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