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乡贡鹿鸣宴次韵制使陈方叔劝驾

我朝自开国,聚奎五星明。

人物辈稷契,制作谐茎英。

从来词赋学,尤负器识名。

沂公事业富,蜀公德望清。

手提文正印,身为国长城。

藐然予小子,亦知师长卿。

细将状月露,壮欲吞幽并。

消磨凡几载,侥倖才一鸣。

自谓锥颖脱,犹有剑气横。

师帅重吹送,寒贱分光荣。

向前步骤阔,平生温饱轻。

终怀劝驾礼,肯愧鹿鸣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我朝自从建国以来,五颗明星璀璨照耀。
人才如同稷和契涌现,制度与艺术和谐如英华。
自古以来,诗词歌赋的学问,我朝尤其以才识卓越闻名。
沂公功业丰富,蜀公品德清高。
手持文正大印,身负国家重任,如同长城屹立。
我这个小小后辈,也懂得尊敬师长如卿。
细致描绘月露之美,志向宏大欲吞并四方。
经过多年的磨砺,侥幸有一次鸣惊人之举。
自以为才华出众,剑气依然横溢。
师长们的吹捧鼓励,使我这个寒微之人感到荣耀。
步伐坚定,一生追求温饱之外的更高理想。
始终心怀劝勉之志,岂会因鹿鸣之声而羞愧。

注释

开国:建国之初。
奎五星:象征吉祥的五颗星。
稷契:古代贤臣的名字,比喻优秀人才。
茎英:比喻杰出的成就或才华。
词赋学:诗词歌赋的学问。
器识:才能和见识。
沂公:历史上的某位著名官员。
蜀公:另一位著名官员。
文正印:象征权威的大印。
国长城:比喻国家的重要支柱。
小子:谦称自己为年轻人。
师长卿:尊敬的老师和长辈。
状月露:描绘月光露珠的细致描写。
幽并:古代两个地区,这里指广阔疆域。
锥颖脱:比喻才华出众,脱颖而出。
剑气:形容人的锐气或才华。
吹送:赞美的吹捧。
寒贱:地位低微的人。
鹿鸣声:出自《诗经》,表示对人才的召唤。

鉴赏

这首宋诗《乙卯乡贡鹿鸣宴次韵制使陈方叔劝驾》是陈著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开国以来文治武功的赞美,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师长的敬仰。诗中提到的“奎五星明”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稷契”和“茎英”则比喻人才辈出,显示出作者对前贤的崇敬。诗人自称“藐然小子”,却有着“细将状月露,壮欲吞幽并”的豪情壮志,表示自己渴望有所作为。

诗中提到的“沂公事业富,蜀公德望清”是对有德望的前辈的赞扬,而“手提文正印,身为国长城”则表达了对自己责任的认识,决心为国效力。诗人感激师长的提携,认为自己的才华得以展现,也感到荣幸和责任重大。他以“向前步骤阔,平生温饱轻”表达出不计个人得失,追求更大成就的决心,最后以“终怀劝驾礼,肯愧鹿鸣声”表达了对师友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赞美,也有对师长的感恩,展现了宋代士人的家国情怀和进取精神。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乙酉正月二十日游慈云三首(其二)

人生此会能几回,坐上有客皆怀开。

更听阳关三叠曲,何日复遇此翁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乙酉正月二十日游慈云三首(其三)

溪自是溪山自山,溪山不与我人閒。

古往今来只如此,看尽人閒忙与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九月十日乡人醵饮丹山分韵得地字

流景赴壑蛇,浮生迁穴蚁。

世变兹已极,扰扰欲何事。

淡饮养丹田,守口为福地。

常时不出户,一年两游寺。

清霜又芳菊,与头花前醉。

里人重斯集,髣髴乡饮意。

叙坐既有伦,交勉言亦至。

老成示典刑,少壮修容止。

智者勿笼愚,勿以利伤义。

实行培本根,馀力及文字。

宙宇自颠冥,存古强吾里。

扶持复扶持,相与无彼此。

酒云酒云乎,渊乎有馀味。

形式: 古风

二月十五日酴醾洞醉中

木香架下春未饶,累累丛蕤方弄娇。

含香不吐有时发,只须十日晴光牢。

满腔酝藉固有在,花心雅欲投金焦。

逐时消遣老者事,颇与酒兴无花妖。

不妨掇缬细咀嚼,与知味者相招邀。

而况逢迎骨肉亲,酒无清浊和粕浇。

百年此乐能几日,今日何日是花朝。

谁知醉无以将还自愧,终不如独醒君子赋离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