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题李右橙汉皋怨词,用小长芦咏叶元礼事原均

镜屉抽尘,钿扉掩月,谢娘庭院菭深。

那角红墙,层层隔断春阴。

帘波织得愁如海,更无端、添个冤禽。悄难禁。

憔悴文园,病雨秋衾。

妆楼几度斜阳,换甚湘天锁恨,一碧沈沈。

翠槛惊鸿,依前照影江浔。

瑶徽待写芳皋怨,又西风、冷到琴心。镇愁唫。

画里重看,梦里重寻。

形式: 押[侵]韵

鉴赏

这首《高阳台·题李右橙汉皋怨词》是清末近现代初词人易顺鼎的作品,通过对李右橙的汉皋怨词进行题咏,融入了小长芦咏叶元礼的故事,展现了词人的深情与感慨。词中以镜屉尘封、钿扉掩映的场景,描绘出谢娘庭院的寂寥与幽深,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那角红墙,层层隔断春阴”一句,运用色彩和空间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春色被阻隔的感觉,反映出主人公对美好春光的向往与无法触及的无奈。接下来,“帘波织得愁如海”以夸张的手法,形容愁绪之深,如同海浪般翻涌,而“添个冤禽”则增添了哀怨的氛围。

“悄难禁”表达了主人公难以抑制的愁苦,接着以“憔悴文园,病雨秋衾”自比,流露出病弱之态和孤寂的秋夜情绪。下片转而描绘妆楼夕阳下的景象,感叹时光流逝,湘天之锁恨难以解脱,翠槛照影,鸿雁惊飞,更显凄凉。

“瑶徽待写芳皋怨”借瑶瑟寄托哀思,而“西风冷到琴心”则将秋风的冷意与内心的悲凉紧密结合。结尾“画里重看,梦里重寻”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好记忆的追忆和现实中无法实现的追寻,充满了深深的遗憾和愁绪。

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感深沉,词句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易顺鼎对于情感表达的独特见解和艺术才华。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齐天乐.为王种㮙题美人画幅

绯罗坊畔东风紧,脸霞偏又吹聚。

小卓蛟丝,高楼凤竹,约略钗光如许。管城春雨。

写一段湘天,二分愁绪。

淡拥螺山,翠痕争向笔尖舞。

罗巾此时慵裹,让弯环月子,偷学眉妩。

酒后横陈,镫边侧看,犹胜玉颜尘土。箫台梦苦。

怕泪涴秋奁,坏妆难补。只隔些花,春魂听欲语。

形式:

贺新凉.立秋

赋就梧宫未。镇销凝、刺桐庭院,嫩寒如水。

中有悲秋湖海客,梦与碧云无际。

把一段、湘魂唤起。

回首西园芳宴杳,怪金尊、早换炎凉味。

人正在,瘦蕉底。镜鸾昨夜微尘翳。

算输他、珧窗旧扇,伴侬憔悴。

知否江南歌白纻,落叶长干十里。

写半幅吴笺悄寄。

听遍霜钟初入定,道而今、不恨秋声矣。

应冷尽,惜花意。

形式:

水调歌头.赐闲湖有烟柳数株,每当蘋飙告凄,不能无蕉萃迷离之绪,斜照无语,微波可怜,话春梦而已,阑写秋痕而弥瘦,红桥翠槛,渺渺兮余怀也

依约白门路,吹透玉箫凉。

阑干卐字曾倚,秋影压波荒。

忆自湘麋瘦损,谁把画桥疏柳,愁得者般黄。

流水送蝉语,容易又斜阳。灵和殿,章华苑,永丰坊。

而今休问张绪,休问杜秋娘。

堤上香骢何处,有个卷帘人待,烟雨悄相望。

界破一条绿,无梦到红墙。

形式: 押[阳]韵

唐多令.由湘湾泛舟归里

蝉咽水亭幽。帆迟为雨留。做凉波、催送行舟。

一笛吹来枫叶响,人正倚、隔江楼。芳事梦中休。

筝船几度游。许多情、拚付残秋。

渺渺相思愁岁晚,凭唤起、旧盟鸥。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