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四宾主(其二)

六道四生同一轮,见他生灭未为真。

直须打破猕猴镜,识取光中弄影人。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翻译

六道轮回中众生共享一轮明月,看到他们的生灭变迁并非真实本质。
只有彻底打破这如猕猴镜般的迷惑,才能认清在光明中玩弄光影的人的本质。

注释

六道:佛教中的六种生存道路,包括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
四生:指四种生命形态:胎生、卵生、湿生(如昆虫)和化生(如某些仙人)。
猕猴镜:比喻人世间的幻象,如同猕猴看见水中倒影,以为是真实的自我。
光中弄影人:暗指在世间光明中追逐虚幻影子的人,寓意迷失于世俗之中的世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的作品《颂四宾主(其二)》。诗中以佛教的"六道四生"(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以及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生命形式)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死轮回观念的超越。诗人说,虽然众生在六道轮回中经历生灭变化,但这并非真实的自我。他强调要通过"打破猕猴镜"(比喻破除幻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来洞察"光中弄影人",即认识到那个不随生死流转、恒常不变的"真我"。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佛教的觉悟与解脱之道。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颂石头和尚草庵歌(其三十九)

欲识庵中不死人,几回昏暗又天明。

明暗不来渠不动,周天匝地等空平。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颂石头和尚草庵歌(其四十)

岂离而今这皮袋,心法无形如大海。

汪洋不宿死尸骸,万古腾辉无变改。

形式: 偈颂 押[贿]韵

颂石头和尚草庵歌(其二十)

基址坚牢以为最,百亿轮锤击不开。

定慧圆明非我所,方知达磨不曾来。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颂石头和尚草庵歌(其十)

世人爱处我不爱,乐是苦因宜早退。

六道四生何日休,唯大丈夫能气概。

形式: 偈颂 押[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