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元规琴

万物纷然在,浑沦声不流。

昔人弦上取,今我意中求。

水激崖边石,风高岛上秋。

相看得真乐,天地共优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世间万物纷繁复杂,声音混杂不显流动。
古人从琴弦上寻找,如今我在内心深处探寻。
水流冲击崖边石头,秋风在孤岛之上劲吹。
相互欣赏,心中充满真挚喜悦,仿佛天地间一同悠然自得。

注释

万物:指自然界的各种事物。
浑沦:混沌,形容声音混杂。
声:指各种声音。
流:流动,这里指声音的流动。
昔人:古代的人。
弦:琴弦。
取:寻求,获取。
意中:内心深处。
水:液体,这里指流水。
激:冲击。
崖边:山崖的边缘。
石:石头。
风:自然界的风。
高:强烈,高亢。
岛上:海中的小岛。
秋:秋季。
真乐:真诚的快乐。
天地:宇宙,天地之间。
共优游:共同享受悠闲自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继先的《听元规琴》,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对音乐美的独特理解。开篇“万物纷然在,浑沦声不流”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万物虽然存在,但并无纷扰之声,这正是诗人通过听琴体验到的内心世界,那种宁静超脱于世俗喧嚣。

“昔人弦上取,今我意中求”表明古人通过弹奏琴瑟来寻找和谐与美,而今人则是在心中追求那种境界。诗人强调了内在体验的重要性,音乐不仅是耳朵能听见的声音,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共鸣。

“水激崖边石,风高岛上秋”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其中水流激荡,声响如同击打岩石,而那清凉的风在高高的岛屿上弥漫着秋天的气息。这些意象通过对比和联想,渲染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情境。

“相看得真乐,天地共优游”则是诗人在此种氛围中所体验到的喜悦之情。在这份静谧美好的音乐陪伴下,诗人仿佛与宇宙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共同享受着这个世界的绝妙风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听琴一幕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音乐之美、自然之美以及内心世界之和谐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10)

张继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 字:嘉闻
  • 号:翛然子
  • 籍贯:林灵素真
  • 生卒年:1092-1127

相关古诗词

还山

长年京国甚羁囚,丘壑归来始自由。

流水有声如共语,闲云无迹可同游。

猿依松影看丹灶,鹤与芦花入钓舟。

如此栖迟良不恶,红尘何事辱鸣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京师七夕率赋

七夕风光岂易阑,一年一度巧相干。

不惊高处流星过,尽向今宵仰面看。

花月有情天阙冷,胭山随分酒杯寒。

从兹肃肃秋阴后,却恐衣衾未复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京师夜坐怀浑沦庵有作寄之

独坐空庐静可知,江城意味岂如斯。

君看凤实初成处,自称蟾华欲妙时。

酒兴愿同云叟乐,风尘无取庆宗诗。

山中林壑虚明境,不得归吟有所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元规拂云轩韵

疏翠拥高轩,虚徐欲出云。

两楹清荫共,一阵好风分。

偏映琴书席,难栖燕雀群。

主人怜直节,孰敢巧操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