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独坐空庐静可知,江城意味岂如斯。
君看凤实初成处,自称蟾华欲妙时。
酒兴愿同云叟乐,风尘无取庆宗诗。
山中林壑虚明境,不得归吟有所思。
诗人以独自坐在空旷的庐舍中,静下心来体会那江城特有的韵味。诗中的“岂如斯”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赞美和满足。这两句通过对比,描绘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接着,“君看凤实初成处,自称蟾华欲妙时”这两句,可能是在引用或借用某种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满足。这里的“凤实”、“蟾华”可能指代诗人的才情或作品,如同初具规模的建筑,或者是诗人自诩其才能正当妙年。
“酒兴愿同云叟乐,风尘无取庆宗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在醉酒之兴时,与古代隐逸共享天伦之乐。这里的“云叟”可能指的是古代高士,而“庆宗诗”则是对唐代诗人杜甫的尊称,表示诗人对于杜甫诗风的赞赏和向往。
最后,“山中林壑虚明境,不得归吟有所思”则是在描绘一种自然与心灵交融的情景。诗人在山中林壑间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然而这种境界又让他思念家乡,无从寄托自己的情怀。
总体来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与艺术之间寻求心灵平衡的追求。
不详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疏翠拥高轩,虚徐欲出云。
两楹清荫共,一阵好风分。
偏映琴书席,难栖燕雀群。
主人怜直节,孰敢巧操斤。
应到最高处,翘思上古人。
风来多柏子,云去净嚣尘。
浔暑不到处,天花自在春。
仙踪欲无著,流俗谩寻津。
自得逍遥趣,从来乐静居。
水边红杏小,烟外翠篁疏。
有物真常应,忘形内本虚。
人间役尘虑,到此尽消除。
试于闲处寻闲境,松竹无言绿满秋。
方外每烦勤下谕,山隅何幸偶来游。
一帘芳草庭前长,千载遗书圯上求。
得请南还乐居此,清谈深感圣恩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