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二郭诗三首(其二)

昔蒙父兄祚,少得离负荷。

因疏遂成懒,寝迹北山阿。

但愿养性命,终己靡有他。

良辰不我期,当年值纷华。

坎凛趣世教,常恐婴网罗。

羲农邈已远,拊膺独咨嗟。

朔戒贵尚容,渔父好扬波。

虽逸亦已难,非余心所嘉。

岂若翔区外,餐琼漱朝霞。

遗物弃鄙累,逍遥游太和。

结友集灵岳,弹琴登清歌。

有能从我者,古人何足多。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昔日蒙蔽,父兄之辈皆承担重负,自己则少有所得,以至于心生懒惰,生活在北山脚下的安逸环境中。但愿意专注于养护自己的本性,不再有其他牵绊。此情此景,如同良辰美好却不为我所期许,那年轻时光却是纷扰多事。诗人担忧世间教化如坎凛般严峻,恐怕自己陷入俗世的罗网之中。古代圣农羲农的理想似乎已经远去,只能独自长叹。虽然有所戒惧,但仍珍视内心的宽容和渔父对波澜的喜爱。尽管生活闲逸,也已感到困顿,这并非我心之所愿。

诗人表达了如果能够像仙鸟一样飞翔于世外,饮食精美,沐浴朝霞,那该多么惬意。抛弃尘世间的繁琐,逍遥自在于太平盛世之中,与友人相聚于灵岳山下,弹奏琴瑟,登上清高之歌。有谁能够跟随我这样的人生态度?那么,对于古人又有什么多余的呢?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表达诗人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和自然生活的诗篇。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诗人展示了自己对于纯粹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羁绊的不满。

收录诗词(47)

嵇康(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224-263,一说223-262),汉族。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 字:叔夜
  • 籍贯: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

相关古诗词

答二郭诗三首(其三)

详观凌世务,屯险多忧虞。

施报更相市,大道匿不舒。

夷路值枳棘,安步将焉如。

权智相倾夺,名位不可居。

鸾凤避罻罗,远托昆仑墟。

庄周悼灵龟,越稷畏王舆。

至人存诸己,隐璞乐玄虚。

功名何足殉,乃欲列简书。

所好亮若兹,杨氏叹交衢。

去去从所志,敢谢道不俱。

形式: 古风

和项王歌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初平诗

暮宿河南怅望。天阴雨雪滂滂。

形式: 押[阳]韵

答卜元嗣诗

斌斌硕人,贻我以文。辱此休辞,非余所希。

敢不酬答,赋诵以归。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