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百字令·题汤贞悯遗札》由金兆蕃于清末近现代初创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汤贞悯遗札中的情感与意境,将历史人物的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
首句“雨声溢纸”,以雨声入诗,营造出一种湿润、深沉的氛围,仿佛江山深拥着将军,赋予了遗札以生命。接着,“正欲言愁”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中所蕴含的哀愁之情,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新旧更谁来者”一句,表达了时间流转、人事更迭的感慨,暗示了汤贞悯遗札中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与个人命运。接下来的几句,通过“象管题余”、“麝煤泼剩”等细节描写,展现了遗札的珍贵与诗人的珍视之情。
“留得蛮笺罅”一句,既是对遗札保存之难的感叹,也是对其中内容价值的肯定。随后,“匆匆作草,鲤鳞鸿羽从借”则进一步描绘了遗札的匆忙与珍贵,以及其在传递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
“想见风度当年,挥犀擪麈,人共秋潇洒”几句,通过想象当年汤贞悯的风采,表达了对其人格魅力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这里运用了“挥犀擪麈”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汤贞悯的洒脱与高洁。
“天上玉楼应好在,华表微闻悲诧”两句,将目光投向天际,表达了对汤贞悯精神世界的向往与对世间悲欢离合的感慨。这里的“华表”象征着墓碑或标志,暗含了对逝者的缅怀与哀思。
最后,“琴证仙盟,钗完世绪,忠孝尊群雅”几句,通过“琴证仙盟”、“钗完世绪”等意象,表达了对汤贞悯在音乐、爱情、忠孝等方面所展现的高尚品质的敬仰。同时,“忠孝尊群雅”一句,强调了汤贞悯在道德与社会伦理方面的典范作用。
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触,不仅展现了汤贞悯遗札中的历史与情感,也寄托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思考,金兆蕃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对汤贞悯及其遗札深刻解读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