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千步院兼示諲上人

郊郭山林有美处,皆为释子所栖托。

高闲不与时俗侵,寂静岂唯鱼鸟乐。

朝望平田插稻苗,暮看西村收雨脚。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翻译

城郊和山林间美丽的景色,都被僧侣们作为居所依托。
他们超脱世俗,享受着宁静,连鱼鸟也为之欢悦。
早晨眺望平原上插着稻秧,傍晚则看见西村那边雨过天晴。

注释

郊郭:城市郊区。
释子:僧侣。
栖托:居住和依托。
高闲:超脱世俗,清闲。
时俗:世俗潮流。
寂静:安静。
鱼鸟乐:连鱼鸟也感到快乐。
插稻苗:种植稻谷。
收雨脚:雨后放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乡村自然景色的赞赏,以及对僧侣生活的羡慕。首句“郊郭山林有美处”表达了对周围环境优美宁静的喜爱,而“皆为释子所栖托”则暗示了出家人选择在此隐居修行,远离尘世纷扰。接下来,“高闲不与时俗侵”赞美了僧侣们的超然与清闲,不受世俗干扰。“寂静岂唯鱼鸟乐”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静谧生活的怡然自得,连鱼鸟也为之欢欣。

后两句“朝望平田插稻苗,暮看西村收雨脚”具体展现了农耕生活的画面,诗人早晨欣赏稻田插秧的场景,傍晚则看到村庄在雨后呈现出清新宁静的景象。这样的生活节奏与僧侣的禅定生活相映成趣,也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僧侣生活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寄题的形式,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僧侣生活,传达了诗人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諲上人这类僧侣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敬佩之情。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寄题石埭权县乐尉碧澜亭

遥知溪上亭,秋水瀁泠泠。

云影无时翠,岚光到底清。

危楼喧晚鼓,惊鹭起寒汀。

聊作渊明饮,临流酒易醒。

形式: 五言律诗

寄题刘仲叟泽州园亭

城临太行谷,谷暖宜草木。

既移洛阳花,又种阮家竹。

五色杂黄红,一林常翠绿。

其间广亭开,亦欲危榭筑。

春归百禽嚎,抟黍及布谷。

桑上啄椹食,林下窥果熟。

果收椹已尽,飞去不须逐。

婆娑黄杨树,谁谓逢闰缩。

物犹有进退,此理何用告。

余心当郊君,未有地可卜。

缀书岂贪乐,且以苟微禄。

形式: 古风

寄题朱表臣职方真州新园

青葱江上树,杳蔼宫前道。

道侧有新园,园中无恶草。

松陇方在望,茅屋闻已考。

朝廷正急才,何得言归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寄题西洛致仕张比部静居院四堂

张侯归静居,堂宇结四隅。

堂中何所有,书画罗签厨。

四堂各异名,名异义亦殊。

夷心与会真,内以道德娱。

清白及金兰,外为子孙模。

西南夜落蟾,东北朝生乌。

天门风相通,盛衰理可无。

茜尔松桧树,间之花石株。

雨晴气候佳,邻里或来俱。

遣摘班林笋,共持香粳盂。

饭毕循径行,不使僮仆扶。

所至旧衣坐,遍历日过晡。

时遇园果熟,甘浆而粉肤。

就枝掇鲜美,咀味销冰酥。

以此乐岁月,岂是忘形躯。

礼法不我弃,劳吝不我纡。

上不愧二疏,下不泛五湖。

自有逍遥趣,幸世遭唐虞。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