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伯群二首(其一)

又向山林作隐君,天涯胡马正成群。

故乡归计从今决,旧族遗风异昔闻。

入海溪声千里梦,读书灯影一家分。

卜居荏苒三秋过,久累西头住陆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次韵答伯群二首(其一)》。诗中,诗人以“又向山林作隐君”起笔,表达了自己选择归隐山林的决心,暗示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天涯胡马正成群”暗指时局动荡,战乱频仍,诗人借此表达对故乡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期盼。

“故乡归计从今决”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回归故乡的坚定信念,而“旧族遗风异昔闻”则反映了他对家族传统和故乡风俗的怀念,与现实形成对比,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入海溪声千里梦”描绘出诗人夜晚在梦中听到远方溪水潺潺,仿佛家乡就在眼前,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读书灯影一家分”则通过家庭读书的温馨场景,强化了对家的眷恋和对知识的追求。

最后两句,“卜居荏苒三秋过,久累西头住陆云”,诗人感慨时光匆匆,已经过去三年,自己像陆云一样长久地居住在此,寓言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期待改变的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隐逸生活的向往,又有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答伯群二首(其二)

阳关笛里变声多,戎马书生罢枕戈。

身似伯鸾犹赁庑,人因康节有行窝。

山中泉石千秋在,海上风云一梦过。

沦落祗今君勿笑,不能绛灌不随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村居书感,次崧甫韵(其一)

寥落田园隔虏尘,买山聊此息劳人。

昔贤原少閒忧乐,吾道何曾绌贱贫?

入传且栽元亮柳,行歌肯负买臣薪?

补天填海都无益,空洒东风泪满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村居书感,次崧甫韵(其二)

乾坤苍莽正风尘,力挽狂澜仗要人。

岂有桃源堪避世,不妨蔬水且安贫。

天阊辽阻愁呵壁,时局艰危痛厝薪。

祗恐南阳难稳卧,中原戎马待纶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岁暮作

消尽年光是客愁,倚阑斜日下山楼。

还乡羽羡双黄鹄,入世心惊万火牛。

故纸风云供刻画,野人木石慰居游。

壮怀未遂身将老,满眼寒山早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