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寄题蜀先主庙(其二)》由金末元初诗人王寂所作,通过对刘备的追思与评价,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
首联“天下英雄惟使君,本初之辈不须论”,开篇即以刘备(字玄德,史称使君)与袁本初(袁绍)对比,强调刘备作为英雄的独特地位,将其他人物视为不足挂齿。这种对比手法,既突出了刘备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尊崇。
颔联“初无尺土三分国,遽陨长星五丈原”则转入对刘备生平的回顾。刘备虽未拥有大片土地,却能建立蜀汉三分天下之一的基业,然而最终在五丈原陨落,生命戛然而止。这一联通过“初无尺土”与“三分国”的对比,以及“遽陨长星”与“五丈原”的对应,生动描绘了刘备从无到有的创业历程及其生命的终结,表达了对英雄短暂而辉煌一生的感慨。
颈联“简策功名成废纸,岁时箫鼓闹荒村”进一步探讨了英雄身后之事。刘备的功绩与名声,随着时间的流逝,似乎成了历史的尘埃,不再被人铭记。而他的故乡,如今却成了荒凉之地,每逢岁时,只有箫鼓声在荒村中回响,无人祭奠。这一联通过“简策功名”与“岁时箫鼓”的对比,反映了英雄虽有辉煌,但最终仍难逃时间的消磨,以及后人对英雄的遗忘。
尾联“犹胜故国不归去,叫断西风杜宇魂”则是对刘备未能返回故乡的遗憾。杜宇,古代传说中的蜀国先王,常以其魂魄象征对故土的思念。刘备虽未能回到故乡,但相较于那些永远无法回归故土的灵魂,他已算是幸运。这一联以杜宇魂魄的意象,表达了对刘备未能实现心愿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所有流离失所者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刘备生平的回顾与评价,以及对其身后境遇的感慨,展现了对英雄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复杂关系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