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郎中使高丽

初过清明野色繁,柳花榆荚扑轺轩。

中台应宿郎官贵,外国占星使者尊。

海水无波分岛屿,扶桑见日认藩垣。

东夷休请萧夫子,好把诗书问状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刚过清明节,野外景色繁多,柳絮榆荚纷飞打在车窗上。
朝廷中枢的官员显贵,外交使节的地位崇高。
海面平静,清晰分辨出岛屿,东方日出时能看到国界。
对东夷不必再请萧夫子了,他应该与状元讨论诗书学问。

注释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
野色:野外的景色。
柳花:柳树的花朵。
榆荚:榆树的果实,形似豆荚。
轺轩:古代的一种轻便马车。
中台:朝廷中枢。
郎官:古代官职之一,指较低级别的官员。
外国:指其他国家或地区。
使者:被派遣传达信息或执行任务的人。
尊:地位高,受尊敬。
海水:大海。
分岛屿:区分海洋中的陆地。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东方日出处,这里代指东方国家。
藩垣:国界,城墙。
东夷:古代对东方部族的统称。
萧夫子:对有学问的老师的尊称。
诗书:泛指书籍,尤其是儒家经典。
状元: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一名。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高丽(今朝鲜)的壮观场景。开篇“初过清明野色繁,柳花榆荚扑轺轩”写出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美景,其中“柳花榆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扑轺轩”则形容马车行驶的情状,表现了诗人对官员出行壮观场面的描绘。

接着,“中台应宿郎官贵,外国占星使者尊”一句表明这位官员的地位显赫,他不仅在国内受到尊重,在他即将前往的高丽也享有很高的威望。这里的“中台”指的是我国的朝廷,而“外国占星使者尊”则强调了他在异国的崇高地位。

“海水无波分岛屿,扶桑见日认藩垣”一句描写了渡海的情景。诗人通过“海水无波”表现了一种祥和平静的氛围,而“扶桑见日认藩垣”则是说在海上能够看到太阳升起并辨识出岛屿的轮廓,展现了诗人对于海外旅程的想象。

最后,“东夷休请萧夫子,好把诗书问状元”一句中的“东夷”指的是东方的国家,即高丽,而“萧夫子”可能是指某位学者或官员。整句话表达了对这位出使者的期待,希望他能够像古代的贤士一样,以诗书为媒介,交流文化、询问国事。

综上所述,此诗通过精美的景物描写和对人物尊贵地位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官员赴任海外的壮丽画面,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中朝之间的交往与文化交流。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送郑南进士归洪州

霜飘枫叶满长郊,家指西山旧结茅。

访我谪居龙失水,怜君行路鸟焚巢。

仲尼未免遭儒戏,杨子何烦解客嘲。

归去豫章泉石好,不知徐孺与谁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送郑褒归闽中

褒也瓯闽士,文高行益修。

干名逢诏罢,归计逼亲忧。

鸥鸟终相狎,公卿谩欲留。

刺桐花下宅,兰蕨奉晨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临清杨可主簿入蜀

脱白去焚黄,遥知祖德光。

墓坟乔木老,襟袖桂枝香。

回见梅含雪,归逢橘饱霜。

子云应有宅,为奠草玄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南阳李太傅(其一)

两朝黄阁预弥纶,又策春坊第一勋。

僧塔旧题前进士,斋坛新拜上将军。

马衔金勒冲微雪,雁避红旌入断云。

还似徐州张仆射,御诗相送四方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