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出祝融背仰见上封寺遂登绝顶

我寻西园路,径上上封寺。

竹舆不留行,及此秋容霁。

磴危霜叶滑,林空山果坠。

崇兰供清芬,深壑递幽吹。

不知山益高,但觉冷侵袂。

路回屹阴崖,突兀耸苍翠。

故应祝融尊,群峰拱而侍。

金碧虽在眼,勇往讵容憩。

绝顶极遐观,脚力聊一试。

昔游冰雪中,未尽登临意。

兹来天宇肃,举目净纤翳。

远迩无遁形,高低同一视。

永惟元化功,清浊分万类。

运行有机缄,浩荡见根柢。

此理复何穷,临风但三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高峰的壮丽景象和内心体验。诗中运用鲜明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出诗人的探幽寻胜之情怀。

"竹舆不留行,及此秋容霁"一句,设定了季节背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追求和欣赏。"磴危霜叶滑,林空山果坠"则通过对险峻道路和枯萎树木的描绘,凸显出登山过程中的艰辛与静谧。

在"崇兰供清芬,深壑递幽吹"一句中,诗人以"崇兰"比喻高洁之物,以"深壑"形容深邃的山谷,并通过"幽吹"传达出山间清新的气息。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如"不知山益高,但觉冷侵袂",表明了诗人在攀登过程中的忘我之感,以及对高度所带来的寒冷的体验。"路回屹阴崖,突兀耸苍翠"则是对道路和山峰形态的生动描绘。

最后,"绝顶极遐观,脚力聊一试"表达了诗人登临绝顶后的壮阔感受,而"昔游冰雪中,未尽登临意"则透露出了诗人对自然探索的执着与不满足于现状。全诗结束时,以"永惟元化功,清浊分万类"总结了诗人对于宇宙万象、自然规律的深刻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攀登经历,展现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精神境界的探索,是一首融合了景物描写与哲理思考的杰作。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静江归舟中读书

南风驾小雨,群山净如沐。

吾归及新凉,所历慰心目。

轧轧柔橹鸣,卧见山起伏。

推枕意悠然,还取我书读。

平生领解处,于焉更三复。

老矣百念疏,但欲斯境熟。

向来五岭游,日力半吏牍。

小心了官事,终觉愧茕独。

世路自险夷,人情费追逐。

翩翩孤飞翼,息荫望林麓。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题刘氏绿映亭(其一)

凉叶翻翻不受尘,芒鞋藤杖及清晨。

开帘小放前溪入,澄绿光中独岸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二十六)

拍堤水满草茸茸,尽日野航西复东。

欲去未须愁日暮,月明波面更溶溶。

形式: 七言绝句

题唐兴寺湘江亭

寺废苍崖耸,江回远岸明。

风霜摧翰墨,岁月老丝缗。

兀坐知茶味,闲行忘去程。

长哦伊水句,回首若为情。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