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

啄木江南飞,蠹虫生上林。

江南亦有蠹,不闻剥啄声。

蠹种日以滋,木病日以深。

啄木不啄蠹,孰慰凤凰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宗衍的《啄木》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描绘了自然界中的一幕,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象。

首句“啄木江南飞,蠹虫生上林”,开篇即以江南的啄木鸟与上林中的蠹虫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中两种生物的活动。啄木鸟在空中飞翔,而蠹虫则潜藏于树木之中,隐秘生长。

接着,“江南亦有蠹,不闻剥啄声”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景象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江南不仅有美丽的风景,也有潜在的祸害——蠹虫。然而,与之相对的是,人们并未察觉到这些潜在的威胁,正如“不闻剥啄声”所表达的那样,一切似乎都平静无波。

“蠹种日以滋,木病日以深”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蠹虫的数量日益增长,树木的病害也日益严重,暗示着社会问题的积累和加剧。这里,树木象征着国家或社会,蠹虫则代表了那些逐渐侵蚀其根基的不良因素。

最后,“啄木不啄蠹,孰慰凤凰心”以问句收尾,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啄木鸟是自然界中清除树木病害的重要角色,但在面对蠹虫时却未能发挥作用,这不禁让人思考:在社会中,谁来清除那些隐藏的祸害,以保护国家或社会的健康与繁荣?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思,也是对所有时代的一种普遍警示。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寓言般地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深层含义,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和道德责任的深刻关注。

收录诗词(47)

宗衍(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工诗,善书法。顺帝至正初居石湖楞伽寺,一时名士多与游。后主嘉兴德藏寺。诗清丽幽茂。有《碧山堂集》

  • 字:道原
  • 籍贯:平江路
  • 生卒年:1309—1351

相关古诗词

墨兰

楚雪春已晴,沅湘水初满。

去年故叶长,今年新叶短。

波明碧沙净,日照紫苔暖。

不见泽中人,江南暝云断。

形式: 古风

遣兴二首(其一)

凉风一叶落,志士感其微。

岂但振泉木,寒将裂我衣。

治田去稂莠,所忧稼穑稀。

君若不见察,善类将安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遣兴二首(其二)

紫兰生幽林,聊与众草伍。

青蝇亦何物,天乃傅其羽。

鸱枭纷翱翔,凤凰不一睹。

自古已云然,今人况非古。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楞伽寺得月台

月出湖水湄,清辉映林屋。

山明秋树静,照见幽鸟宿。

开门谁遣入,俯涧近可掬。

道人犹未眠,经声出深竹。

形式: 古风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