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白云图

十年京国梦林丘,此日披图忆旧游。

窗户烟云晴欲合,楼台苍翠晚初收。

长桥流水通行客,落日沧波起棹讴。

为问玉山渺何许,此身先已到瀛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诗人对“青山白云图”的回忆与想象,展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和向往。

首句“十年京国梦林丘”,诗人以“十年”概括了在京都生活的漫长岁月,而“梦林丘”则暗示了他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这句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流露出一种对过去宁静生活的怀念。

接着,“此日披图忆旧游”一句,点明了诗人此刻正在翻阅一幅描绘青山白云的画作,勾起了对往昔游览山川的回忆。这种时空交错的手法,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动与感慨。

“窗户烟云晴欲合,楼台苍翠晚初收”两句,细腻地描绘了画面中的景象。烟云与窗户交织,晴空似乎要与云雾融为一体;傍晚时分,楼台在苍翠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鲜明,晚霞初收,景色更加迷人。这两句不仅展现了画面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长桥流水通行客,落日沧波起棹讴”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长桥横跨于流水之上,行人往来不绝;夕阳西下,水面泛起波光,船夫的歌声在空气中回荡。这一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旅途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为问玉山渺何许,此身先已到瀛洲”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景的向往。他询问着那遥远的玉山在哪里,但似乎已经先一步到达了传说中的仙境——瀛洲。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是对心灵归宿的一种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处的探索与追求。

收录诗词(745)

金幼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竹林书屋为刘子樵赋

万竿苍玉护茅庐,清绝偏宜隐者居。

五月绿阴连户牖,三秋凉翠湿衣裾。

閒裁汗简供吟咏,醉写琅玕入画图。

何日考槃能遂愿,相从三径引柴车。

形式: 七言律诗

分题得黉馆弦歌送萧太守伯辰还深州

太守兴贤费琢磨,诸生岁久沐馀波。

黄堂昼永鞭笞静,泮水春深雨露多。

已喜闾阎兴揖让,屡闻父老诵时和。

州人自此敦风教,不独文翁有咏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赠石彦诚之官徐闻

故人取别大匆忙,行李朝来发帝乡。

当代求贤思治理,昔人作县重循良。

过家腊尽怀桑梓,度岭春来避雪霜。

海上到时官事少,题诗日日对桄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黄思恭先生受诰还永嘉

回鸾五色散天香,凤翥龙飞粲玉章。

圣主褒封昭盛典,先生拜赐荷恩光。

大夫命服尊乡里,学士官衔压右坊。

此别但期多寿考,永歌天保颂时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