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人别

半醉别都门,含悽上古原。

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

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带着半分醉意离开京都城门,心中满是凄凉踏上古老的高地。
晚风吹过,杨树叶子沙沙作响,像是清明时节的杏花村。
黄昏时刻,离愁涌上心头,春天的凋零让我怀念往日的交谈。
青春的岁月本就无尽,更何况还有子孙的未来要考虑。

注释

半醉:微醉。
都门:京都城门。
含悽:满怀凄凉。
晚风:傍晚的风。
杨叶:杨树的叶子。
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这里指杏花村。
寒食:清明节前一两天,不生火做饭以示哀思。
薄暮:黄昏。
牵离绪:引发离别的思绪。
伤春:因春天的景色而感伤。
晤言:交谈。
年芳:年华。
兰孙:子孙,这里泛指后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半醉离别时的愁绪和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半醉别都门”即设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都门在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出口,更是一个时间的界限,诗人在此告别。

“含悽上古原”中,“含悽”二字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而“上古原”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长河和无尽的时光。这里的“古原”既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文化的遗迹,带有一丝神秘感。

接下来的“晚风杨叶社”和“寒食杏花村”两句,则是对离别现场的具体描写。“晚风”、“杨叶”、“寒食”、“杏花”,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温馨的氛围。诗人通过这种细腻的感官描述,将自己的情感深度嵌入到景物中。

“薄暮牵离绪”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痛,“薄暮”指的是日落时分,这个时候再次强化了离别的情感。“牵离绪”则是从字面上表达了内心的不舍和牵挂。

“伤春忆晤言”一句,则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晤言”指的是过去的欢乐谈笑,这里透露出诗人对逝去美好的无尽怀念。这种怀旧之情,常在离别时刻被激发。

最后两句“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则是对生命和时间的一种感慨。其中“年芳”指的是青春岁月,“无限”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永驻的美好愿望。而“何况有兰孙”中的“兰孙”,可能是指某位亲友或是某个特别的人物,这里的“兰”字也常用来比喻德行高尚之人。这里诗人感慨的是,既然生命如同青春般美好且无限,又何须担忧乎?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现场的细腻描写和对往昔时光的深情怀念,抒发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友情难得以及生命无常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

龙砂铁马犯烟尘,迹近群鸥意倍亲。

风卷蓬根屯戊己,月移松影守庚申。

韬钤岂足为经济,岩壑何尝是隐沦。

心许故人知此意,古来知者竟谁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马嵬佛寺

荒鸡夜唱战尘深,五鼓雕舆过上林。

才信倾城是真语,直教涂地始甘心。

两重秦苑成千里,一炷胡香抵万金。

曼倩死来无绝艺,后人谁肯惜青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马嵬驿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其一)

王俭风华首,萧何社稷臣。

丹阳布衣客,莲渚白头人。

铭勒燕山暮,碑沈汉水春。

从今虚醉饱,无复污车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