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藩镇之祸

中华沦左衽,戾气先相应。

唐代藩镇强,河北风犹劲。

留后传子孙,称兵抗朝命。

吞噬在邻封,强宗屡易姓。

废立在牙军,太阿倒持柄。

其人居化外,渐与番戎近。

果然五季朝,契丹狡乘衅。

唾手十六州,割之于石晋。

从此大河北,寸土无乾净。

金源起继之,世与中华竞。

蒙古起继之,复将中华并。

割据四百年,大乱无时定。

乱机何时开,开自唐藩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河北藩镇之祸》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深刻揭示了唐代藩镇势力崛起对国家统一和稳定造成的巨大影响。

诗中首先描绘了唐朝末年,中原地区遭受外族侵扰的背景,“中华沦左衽,戾气先相应”,形象地展现了国家陷入动荡的境地。接着,诗人聚焦于藩镇问题,“唐代藩镇强,河北风犹劲”,指出藩镇势力的强大及其对河北地区的影响力。藩镇留后的子孙们称兵抗朝命,吞噬邻封,强宗屡易姓,废立在牙军,太阿倒持柄,描绘出藩镇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与混乱。

“其人居化外,渐与番戎近”一句,揭示了藩镇势力逐渐与周边少数民族接近,为后来的边疆危机埋下了伏笔。最后,诗人总结道:“果然五季朝,契丹狡乘衅。唾手十六州,割之于石晋。”五代时期,契丹趁机攻占十六州,石晋割地求和,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不稳定局势。

“从此大河北,寸土无乾净。金源起继之,世与中华竞。蒙古起继之,复将中华并。”描述了此后金、元、蒙古等民族政权相继崛起,大河北地区成为各民族争夺的焦点,国家陷入长期的战乱之中。最后,“割据四百年,大乱无时定。乱机何时开,开自唐藩镇。”总结了藩镇问题对后世的影响,指出乱局的根源在于唐代藩镇的兴起。

整首诗以历史的眼光审视藩镇问题,不仅揭示了藩镇势力对国家统一的破坏作用,也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通过细腻的历史描绘和深刻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重视和对国家统一稳定的深切期盼。

收录诗词(371)

张洵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坡公逃禅

早岁学苏张,晚年逃佛老。

程子讥坡公,毕竟非同道。

坡公负奇才,睥睨乾坤小。

其性复聪明,冰雪澄怀抱。

宦海起风波,窜逐至岭表。

功名富贵场,春梦何草草。

尘虑渐销除,抗志青云皎。

佛亦聪明人,觉悟生来早。

坡公与印之,箭机彻了了。

籍以佐风骚,藉以涤烦恼。

并非入空门,龙象炫金宝。

昌黎谪潮阳,旧侣长安杳。

亦复识上人,来往通书稿。

可见大才人,末路迂拘少。

洛蜀党虽分,此事休轻藐。

形式: 古风

岳少保奉诏班师

奉诏遽班师,大勋未能竟。

人皆议岳侯,胡不长驱进。

直抵黄龙府,然后待朝命。

岂知诸道兵,各奉班师令。

刘琦去顺昌,世忠亦还镇。

吴璘回河池,张俊亦入觐。

烽火逼淮南,诸将存者仅。

金人聚而乘,力厚毒益逞。

武穆纵能军,孤掌究难奋。

贸贸指燕云,谁与为后劲。

一旦覆孤军,前功仍弃尽。

涕泣奉金牌,决意解兵柄。

读史审时势,臆说无须听。

形式: 古风

负帝赴海

亡国极仳离,南宋厓山止。

伤哉陆丞相,犹作承平视。

讲学舳舻中,正笏波涛里。

直待战屡败,大势知难抵。

三子一夫人,先令赴海水。

夫人有难色,公曰姑稍俟。

待我负帝来,与汝偕行耳。

史称陆秀夫,负帝赴海死。

但纪其君臣,未详其妻子。

妻子与君臣,相继尸浮起。

合葬厓山旁,村民犹展祀。

一块乾净土,屹若华嵩峙。

家乘载独详,记之补国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东林死节

明季东林党,门户气太重。

亦有附托者,邪正杂然共。

一朝瑕衅成,每被人讥讽。

究之诸名贤,风骨自殊众。

委鬼煽虐时,秕政昌言讼。

王师下江南,气节争磨砻。

留发不留头,誓死声交閧。

碧血飞一门,白骨埋一瓮。

或则缁衣终,或则狂歌纵。

东南诸遗老,膺滂相伯仲。

疾风知劲草,根本有人种。

从此叹东林,讲学非无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