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索

春风吹断前山雨。行云归去。

暂来须信本无心,回首了无寻处。欲问个中玄路。

阿谁能语。澄江霁月却深知,把此意、都分付。

形式: 词牌: 一落索

翻译

春风吹散了前方山头的雨,飘荡的云彩也归去了。
暂时来到这里,请相信我本无意,回头已找不到原来的踪迹。想要探寻这深奥的意境。
谁能真正理解呢?只有那澄清的江水、明亮的月色才能深刻领悟,我把这份心意全寄托在它们身上。

注释

春风:温暖的春风。
前山雨:远处山上的雨。
行云:飘动的云彩。
本无心:本来就没有刻意的心思。
玄路:深奥的道路或哲理。
澄江:清澈的江面。
霁月:雨过天晴后的明月。
分付:交付,寄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向子諲的作品,名为《一落索》。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愁和寻找知己难度的词章。

首句“春风吹断前山雨”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同时也隐喻着往事已逝,难以追寻。紧接着“行云归去”,则是借用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无常,聚散不定。

中间两句“暂来须信本无心,回首了无寻处”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反思和对未来方向的迷茫。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是偶然相逢,也要相信这是命中注定的;但当回头望去,却发现再也找不到曾经的痕迹。

末尾两句“欲问个中玄路。阿谁能语”则流露出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真理的追寻,以及对能够解答这些困惑之人的渴望。最后,“澄江霁月却深知,把此意、都分付”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心思与自然界相融合,并希望能有所领悟,将这份感悟传递出去。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春天风雨和云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寻找和向往,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和渴望。

收录诗词(178)

向子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 字:伯恭
  • 号:芗林居士
  • 籍贯:临江(今江西清江县)
  • 生卒年:yīn)(1085-1152

相关古诗词

七娘子

山围水绕高唐路。恨密云、不下阳台雨。

雾阁云窗,风亭月户。分明携手同行处。

而今不见生尘步。但长江、无语东流去。

满地落花,漫天飞絮。谁知总是离愁做。

形式: 词牌: 七娘子

八声甘州(其二)丙寅中秋对月

扫长空、万里静无云,飞镜上天东。

欲骑鲸与问,一株丹桂,几度秋风。

取水珠宫贝阙,聊为洗尘容。

莫放素娥去,清影方中。

玄魄犹馀半璧,便笙篁万籁,尊俎千峰。

况十分端正,更鼓舞衰翁。

恨人生、时乎不再,未转头、欢事已沈空。

多酌我,风华好处,浩意无穷。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其一)中秋前数夕,久雨方晴

恨中秋、多雨及晴景,追赏且探先。

纵玉钩初上,冰轮未正,无奈婵娟。

饮客不来自酌,对影亦清妍。

任笑芗林老,雪鬓霜髯。

好在章江西畔,有凌云玉笥,空翠相连。

懒崎岖林麓,则窈窕溪边。

自断此生休问,愿瓮中、长有酒如泉。

人间是,更谁得似,月下尊前。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卜算子

竹里一枝梅,雨洗娟娟静。

疑是佳人日暮来,绰约风前影。

新恨有谁知,往事何堪省。

梦绕阳台寂寞回,沾袖馀香冷。

形式: 词牌: 卜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