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冯著

春雷起萌蛰,土壤日已疏。

胡能遭盛明,才俊伏里闾。

偃仰遂真性,所求惟斗储。

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吾道亦自适,退身保玄虚。

幸无职事牵,且览案上书。

亲友各驰骛,谁当访敝庐。

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广除。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春天的雷声唤醒了冬眠的生物,土壤日渐松动。
为何才华横溢的人只能屈居乡间?
随心所欲地生活,追求的只是基本的生活所需。
穿上衣服走出简陋的小屋,到清澈的水渠边洗漱。
我追求的道义也让我感到自在,退隐以保持内心的虚空。
幸运的是没有职务的束缚,可以悠闲地阅读桌上的书籍。
亲朋好友各自忙碌,谁会来探访我的破旧小屋呢?
不知何时才能思念你,明亮的月光照亮广阔的庭院。

注释

春雷:春天的雷声,象征万物复苏。
萌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
盛明:政治清明的时代。
里闾:乡间,民间。
偃仰:形容自由自在的样子。
斗储:少量的粮食储备,指基本生活所需。
茅屋:简陋的草房。
盥漱:洗脸漱口。
吾道:自己的人生哲学或信仰。
玄虚:这里指内心的虚空,超脱世俗的状态。
职事牵:职务的牵绊。
览案上书:阅读桌上的书籍,指学习或研究。
驰骛:疾驰,忙碌。
敝庐:谦称自己的住所。
思君:想念你。
广除:宽阔的庭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开篇“春雷起萌蛰,土壤日已疏”写出了春季大地回暖,雷声滚滚,万物复苏的生机勃勃场景。紧接着,“胡能遭盛明,才俊伏里闾”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能未被赏识的无奈和隐居的生活状态。

“偃仰遂真性,所求惟斗储”则是诗人表现出一种超脱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只希望拥有简单的生活需求。接着,“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描绘了诗人早晨从简陋的茅屋中走出来,在清澈的溪水边洗漱的景象,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吾道亦自适,退身保玄虚”继续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与精神上的自我实现。随后,“幸无职事牵,且览案上书”说明了诗人没有世俗的职责羁绊,可以安心阅读书籍。

“亲友各驰骛,谁当访敝庐”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他们都忙于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来看望简陋的住宅。最后,“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广除”是对远方朋友或知己深深的怀念,在明亮的月光下,对对方的位置和情形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与简单生活的诗人情怀。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寄卢陟

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

累日此流连,别来成寂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药]韵

寄卢庾

悠悠远离别,分此欢会难。

如何两相近,反使心不安。

乱发思一栉,垢衣思一浣。

岂如望友生,对酒起长叹。

时节异京洛,孟冬天未寒。

广陵多车马,日夕自游盘。

独我何耿耿,非君谁为欢。

形式: 古风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寄刘尊师

世间荏苒萦此身,长望碧山到无因。

白鹤徘徊看不去,遥知下有清都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