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园戏书三物(其三)咏蚯蚓

群动各矜奋,尔独聊优游。

引颈欲出穴,忽缩寻无由。

物资爪牙利,一饱才能谋。

尔形独何殊,宜有馁死忧。

乃能乐清夜,和我商声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万物各自忙碌,你却悠闲自得。
你伸长脖子想钻出洞穴,却又突然缩回,不知所措。
你的生存手段锋利,只有吃饱了才能有所图谋。
你的形态与其他动物有何不同,恐怕会有饿死的忧虑。
然而你能享受宁静的夜晚,与我一起唱着商调的歌谣。

注释

群动:万物。
矜奋:各自忙碌。
尔:你。
聊优游:悠闲自得。
引颈:伸长脖子。
忽缩:突然缩回。
无由:不知所措。
物资:生存资源。
爪牙:生存手段。
一饱:吃饱。
谋:图谋。
尔形:你的形态。
殊:不同。
馁死:饿死。
忧:忧虑。
清夜:宁静的夜晚。
商声讴:唱着商调的歌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山园中蚯蚓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界的深刻体会。

“群动各矜奋,尔独聊优游。”这一句点出了蚯蚓与其他动物不同,它不像其他生灵那样为了生存而奋斗,而是悠然自得地享受着生活。诗人通过这种对比,不仅描绘了蚯蚓的特性,也反映出诗人的豁达心态。

“引颈欲出穴,忽缩寻无由。”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蚯蚓在土壤中进退自如的情形,它时而伸长身体想要探出洞穴,却又突然缩回去。这样的描写既展示了蚯蚓的生存状态,也隐喻着人世间的无常和不可预测。

“物资爪牙利,一饱才能谋。”诗人通过这两句强调了自然界的残酷,生物为了求生必须不断地捕食和被捕食。蚯蚓虽然不是肉食性动物,但也面临着同样的生存压力。

“尔形独何殊,宜有馁死忧。”诗人提醒我们,即便是看似平凡无奇的蚯蚓,也有其独特之处,同时也承受着饥饿和死亡的威胁。这一段落既表达了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也流露出对生灵困境的同情。

最后,“乃能乐清夜,和我商声讴。”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态。蚯蚓在清凉的夜晚也能享受生活,这份从容不迫反而成为了诗人内心平静的一种寄托。

总体来说,诗中通过对蚯蚓生存状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越世俗纷扰、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

收录诗词(197)

汪炎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园戏书三物(其一)咏蜗牛

雨馀露双角,戴角缘攲危。

吾疑甚为累,失此将何依。

荒凉一亩宫,晨出暮来归。

虽不著我体,为累岂异兹。

应有露卧翁,窃视复见嗤。

形式: 古风

山园戏书三物(其二)咏虾蟆

名著虽已古,形模绝丑怪。

应视坎井卑,不啻河海大。

时作高雄声,如泄肝肠快。

欲逃鼎俎烹,绝技惟一□。

何劳努两目,怒气常不杀。

形式: 古风

书兴四首(其三)

兴逼不暇卧,蹑屐鸣鸡先。

裛袂碧氛润,袭襟爽概繁。

噫馁出故气,咽甘漱新泉。

骨瘦易酸楚,体虚觉轻便。

樵子隔岭见,宁谓吾非仙。

手持白羽扇,笑坐青崖巅。

形式: 古风

书兴四首(其二)

时时溪上行,或与幽人遇。

手把一编书,共倚崖边树。

鹭近始暂飞,鱼惊却重聚。

佳景不待求,足熟自知处。

稚子爱相随,似亦耽幽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