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道过新丰沽酒楼,不须濯足故相酬。
华山仙伯徐思看,争遣时人识马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新丰时,顺道停留在一酒楼的场景。"道过新丰沽酒楼"一句,既点明了地点,也表达了一种随意停歇的情趣。而"不须濯足故相酬"则透露出诗人与酒楼主人之间的旧情和友好关系,不必拘泥于礼节,可以直接坐下共饮。
接下来两句"华山仙伯徐思看,争遣时人识马周"中,"华山仙伯"指的是唐代名将、诗人徐茂公,即徐惠之,他曾隐居华山,被誉为“仙伯”。这里提及他,是因为新丰即在华山脚下。"徐思看"一词,可解作诗人对这位古人的怀念与景仰,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本身的高洁情操。
至于"争遣时人识马周",则是在说当今之世的人们都急切地想让后来者记住自己的名字,就如同古代的马周一样。这里的“马周”可能指的是西汉的马援和东汉的周瑜,他们都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此处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当世浮华之徒急于求成名的讽刺,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于名利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写酒楼之乐,寄寓了诗人对古人的怀念,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世事的淡泊态度。语言自然,意境悠长,是一篇颇具深意的咏叹时人之作。
不详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水光如锦叶如烟,微雨相从到洞天。
翠盖红妆无处避,一时挨入木兰船。
竹篱茅屋两三家,白昼青春自岁华。
碧縠水边搓柳线,绿罗天畔绣桃花。
鸦声欲断雉声起,柳眼已青桑眼黄。
故乡春事正如许,春事只缘思故乡。
每泛西湖不忍还,高亭数叠出云间。
如今回至高亭路,却望西湖数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