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丹阳界中新丰市

道过新丰沽酒楼,不须濯足故相酬。

华山仙伯徐思看,争遣时人识马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路过新丰的酒楼,无需洗脚就去应酬。
拜访华山的仙人徐思,他怎会让我这样的普通人被世人所知。

注释

道过:路过。
新丰:地名,古代长安附近的一个市集。
沽酒楼:卖酒的楼。
濯足:洗脚。
故:特意。
相酬:互相招待。
华山:中国著名的山脉,与仙人传说相关。
仙伯:对有道行或被认为有仙气的人的尊称。
徐思:虚构的人物,可能象征着隐士或智者。
争遣:岂能、怎能。
时人:当时的人,普通人。
识:认识,了解。
马周:唐朝名臣,以才识出众著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新丰时,顺道停留在一酒楼的场景。"道过新丰沽酒楼"一句,既点明了地点,也表达了一种随意停歇的情趣。而"不须濯足故相酬"则透露出诗人与酒楼主人之间的旧情和友好关系,不必拘泥于礼节,可以直接坐下共饮。

接下来两句"华山仙伯徐思看,争遣时人识马周"中,"华山仙伯"指的是唐代名将、诗人徐茂公,即徐惠之,他曾隐居华山,被誉为“仙伯”。这里提及他,是因为新丰即在华山脚下。"徐思看"一词,可解作诗人对这位古人的怀念与景仰,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本身的高洁情操。

至于"争遣时人识马周",则是在说当今之世的人们都急切地想让后来者记住自己的名字,就如同古代的马周一样。这里的“马周”可能指的是西汉的马援和东汉的周瑜,他们都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此处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当世浮华之徒急于求成名的讽刺,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于名利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写酒楼之乐,寄寓了诗人对古人的怀念,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世事的淡泊态度。语言自然,意境悠长,是一篇颇具深意的咏叹时人之作。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泛小舟入莲荡微雨即事

水光如锦叶如烟,微雨相从到洞天。

翠盖红妆无处避,一时挨入木兰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辛酉正月初八日入郡赴高校书之约二十二日出西郊即事

竹篱茅屋两三家,白昼青春自岁华。

碧縠水边搓柳线,绿罗天畔绣桃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闰十一月东行腊月立春夜秀州船埸桥玩月甲辰正月廿四日出都城廿七日晓行即事

鸦声欲断雉声起,柳眼已青桑眼黄。

故乡春事正如许,春事只缘思故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到高亭山望南北高峰

每泛西湖不忍还,高亭数叠出云间。

如今回至高亭路,却望西湖数叠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