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时节清明过,溪山晴霁初。
出游偕妇子,相识半樵渔。
稼穑归宁遂,经纶计已疏。
渊明至穷约,三径亦吾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出游和田园生活的诗句。诗人通过“时节清明过,溪山晴霁初”设置了一个鲜明的季节背景,表达了对美好天气的享受和赞美。“出游偕妇子,相识半樵渔”则展示了家庭温馨的一幕,诗人与家人一同外出,与樵夫(打柴的人)交往相处,体现了一种平淡而真挚的生活状态。
“稼穑归宁遂,经纶计已疏”表明了农业生产的丰收和生活的安稳,"稼穑"指谷物,“经纶”可能是织布用的经线,这里的意思是农业和手工艺都有了成果。"计已疏"则是说这些产品已经足够使用,暗示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最后两句“渊明至穷约,三径亦吾庐”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满足。“渊明”可能指的是深邃的智慧或道德修养,“至穷约”则是说这种追求到了极致,而“三径”则是指隐逸生活中的小路,“吾庐”是诗人自己的居所。这两句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于自然和精神宁静的生活理念。
不详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海国幽栖地,春风欲暮时。
病忧梅雨逼,贫叹麦秋迟。
并日终无愧,逢年会有期。
饥寒宁苟免,吾道讳磷缁。
作客他乡久,宜人此界稀。
身閒长挟策,地僻惯披衣。
妻有齑盐乐,儿因笋蕨肥。
出门何所适,终日掩荆扉。
嗜好非前日,颠狂减少年。
久疏长夜饮,新学小乘禅。
觅句驱春恨,翻书引昼眠。
朝来山鸟闹,惊破睡中天。
斋饭来香积,钟声出翠筠。
僧投松径远,鸟下石坛驯。
茶摘春山嫩,泉烹雨涧新。
萧然烟篆室,处处喜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