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戟嶷见龙角,清供试新尝。
恐损凌云质,不教多斸将。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的《斸笋》。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时节,见到竹林中新生的竹笋,想要品尝这大自然的馈赠,但又担心损伤了竹子的生长,因此犹豫不决的情景。
“戟嶷见龙角”,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新生的竹笋比作龙角,形象地描绘出竹笋尖锐而挺拔的姿态,同时也暗示了竹笋的珍贵与生命力的旺盛。
“清供试新尝”,表达了诗人想要品尝这新鲜竹笋的渴望,这里的“清供”既指竹笋本身,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追求。
“恐损凌云质,不教多斸将”,这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尊重和爱护之心。他担心自己的行为会损害到竹子的生长,因此决定不大量采挖,表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态保护的重视,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不详
屈曲泉流绕石林,到来竺宇畅幽寻。
了知说法无多子,且喜入山不厌深。
七佛总空身语意,三生谁话去来今。
未能习静催归辔,已听钟流云外音。
君不见三郎未辨泾与渭,却厌丝桐淡於水。
又不见兴公作赋强出头,目空一切低九州。
持示荣期高位置,掷地金石声应流。
都官别开闻思窍,创名水乐俗人笑。
俗人笑博雅人喜,致使东坡契清照。
钱塘春月驻巡辕,烟霞岭下鸣钧天。
更道东阳亦有此,相去不过两郡间。
偶闻谓是招在徵,即景成吟亦堪喜。
归来跋马苏公堤,至今想像知音耳。
路尽九溪十八涧,境奇三竺两高峰。
香台听讲来驯鸽,静室安禅制毒龙。
法雨淙常空色相,岩花放不论春冬。
归鞭却恐留清恋,倩取白云一片封。
绿蕉白石足天然,胜李羞桃斗丽妍。
三日春光两日雨,一溪明水半溪田。
凭高恰喜逢初霁,望远何妨泮晓烟。
鸟语泉声间喧静,丝桐不鼓亦成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