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步虚词十首(其五)

洞灵尊上德,虞石会明真。

要妙思玄牝,虚无养谷神。

丹丘乘翠凤,玄圃御斑麟。

移梨付苑吏,种杏乞山人。

自此逢何世,从今复几春。

海无三尺水,山成数寸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仙境意象和哲理思考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道法修炼和精神追求的向往。"洞灵尊上德"一句,可见诗人对于道家尊崇的"道"有着深刻的理解,这里的"德"指的是道家的德行或是道德的修养。紧接着"虞石会明真",虞石可能指代某种特定的仙石或是道教中的灵物,"会明真"则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悟性。

"要妙思玄牝"一句中,"要妙"意味着高深莫测,而"思玄牝"则是指思考宇宙之谜。诗人通过这种哲学般的思考,试图达到与宇宙合一的境界。下文"虚无养谷神"进一步强调了道家清虚无为的修炼理念。

接下来,"丹丘乘翠凤"和"玄圃御斑麟"两句,都描绘了一种仙侣乘风驾云、自由飞翔的境界。这里的"丹丘"可能指代道教中的某个仙山或者是修炼之地,而"翠凤"和"斑麟"则都是传说中神异的生物,象征着超脱凡尘。

"移梨付苑吏"和"种杏乞山人"两句,则可能是在描绘仙侣间相互赠送灵果或者是请求山林之中的隐者传授修炼之法。这里的"梨"、"杏"都是道教中认为具有长生不老功效的灵果。

最后,"自此逢何世"和"从今复几春"两句,则带有一种对时间流转、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未来岁月的无常和对修炼成仙之志的迫切。

总体来看,这段诗文辞优美,意境超脱,是一首典型的道家风格诗作,充满了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对宇宙真理的探索。

收录诗词(323)

庾信(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籍贯:北周时期
  • 生卒年:513—581

相关古诗词

道士步虚词十首(其六)

无名万物始,有道百灵初。

寂绝乘丹气,玄明上玉虚。

三元随建节,八景逐回舆。

赤凤来衔玺,青鸟入献书。

坏机仍成机,枯鱼还作鱼。

栖心浴日馆,行乐止云墟。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道士步虚词十首(其七)

道生乃太乙,守静即玄根。

中和炼九气,甲子谢三元。

居心受善水,教学重香园。

凫留报关吏,鹤去画城门。

更以忻无迹,还来寄绝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道士步虚词十首(其八)

北阙临玄水,南宫生绛云。

龙泥印玉策,大火炼真文。

上元风雨散,中天歌吹分。

灵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道士步虚词十首(其九)

地境阶基远,天窗影迹深。

碧玉成双树,空青为一林。

鹄巢堪炼石,蜂房得煮金。

汉武多骄慢,淮南不小心。

蓬莱入海底,何处可追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