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其一)

江左称岩桂,吴中说木犀。水沈为骨郁金衣。

却恨疏梅恼我、得香迟。叶借山光润,花蒙水色奇。

年年勾引赋新诗。应笑芗林冷淡、独心知。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向子諲的《南歌子(其一)》。从艺术风格来看,词人的笔触灵动,意境幽深。

"江左称岩桂,吴中说木犀。水沈为骨郁金衣。" 这几句以地理名胜起兴,由“岩桂”、“木犀”引出“水沈”,通过对比鲜明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高雅情操。其中,“江左”指的是长江之南,而“吴中”则是今江苏一带,这两地各有其特色之物,如岩桂、木犀,它们不仅在形态上有别,且寄寓了不同文化内涵。

"却恨疏梅恼我、得香迟。" 这里的“疏梅”指的是稀疏的梅花,词人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不能即刻拥有而产生的遗憾之情。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而这里的“恼我、得香迟”则透露出词人的急切心情。

"叶借山光润,花蒙水色奇。年年勾引赋新诗。" 这几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艺术创作的源泉。“叶借山光润”、“花蒙水色奇”生动地描画出了大自然中叶与花如何在光影变化中显现出不同的姿态。而“年年勾引赋新诗”则表明词人每逢佳节便被这些美景所激发,创作出新的诗篇。

"应笑芗林冷淡、独心知。" 最后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词人的超然与自持之态度。在这里,“芗林”指的是竹林,而“冷淡”则是对那些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态度的写照。这既是词人内心世界的映射,也是他对世俗纷扰所持有的超脱态度。

总体来看,这首《南歌子》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到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78)

向子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 字:伯恭
  • 号:芗林居士
  • 籍贯:临江(今江西清江县)
  • 生卒年:yīn)(1085-1152

相关古诗词

南歌子

柳眼风前动,梅心雪后寒。年光浑似雾中看。

报答风光无处、可为欢。一曲聊收泪,三杯强自宽。

新愁不耐上眉端。怕见长安归路、懒凭栏。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歌子(其二)绍兴辛酉病起

病著连三月,谁能慰老夫。萧萧短发不胜梳。

风里支离欲倒、要人扶。秋月明如水,岩花忽起予。

旋篘白酒入盘盂。报答风光不醉、更何如。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歌子(其三)韩公圭近有提举广东市舶之命,假道清江,执别年馀,忽尔相逢,喜甚,因赋是词云

我入三摩地,人疑小有天。君王送老白云边。

不用丹青图画、上凌烟。喜揽澄清辔,能同载酒船。

相逢忽谩别经年。好是两身强健、在尊前。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点绛唇.重阳后数日,菊墩始有花。与诸友再.登,赋第四首(其十四)

莫问重阳,黄花满地须游宴。休论夷甸。

且作江山观。百岁光阴,屈指今过半。霜天晚。

眼昏花乱。不见书空雁。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