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冬心徵君临东汉华山庙碑为武筠庄所藏黄小松旧藏本

金天豁西爽,浩浩郁空翠。文肖清明姿,实?炎汉世。

郭香察蔡书,延熹八年事。

是名华岳碑,海内本存二。全者宋漫堂,者王无异。

冬心为合模,神物乃一致。

未徵玉虹刻,欣见稽留字。

想其运笔飞,挥洒出灵气。

突如蛟龙跃,赫名风雨至。

离披袅藤萝,横扫逞锋势。

黑疑偃松状,自得垩帚意。

近楷并近草,更忘作分隶。

双钩既远胜,重镌翻不逮。

半璧落秋盦,残芬剩巾笥。

谁谓金司农,乃逢李都尉。

帖同传砚重,珍比藏经遗。

到眼足称福,餍心乍知昧。

书此豹斑余,聊以当题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宗稷辰的诗《题金冬心徵君临东汉华山庙碑为武筠庄所藏黄小松旧藏本》描绘了一幅书法艺术的生动画面。诗人首先赞美了碑文的清新雅致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提及了郭香察蔡书与延熹八年的典故,点明了碑铭的珍贵。接着,他高度评价了金冬心的技艺,认为其书法如同蛟龙出海,既有灵动之气,又有力度之美,既有松树的沉稳,又有草书的自由。他还提到,这幅作品融合了楷书、草书和隶书的特点,且在雕刻上也展现出卓越的技艺。

诗中提到的“半璧落秋盦”和“残芬剩巾笥”形象地描绘了碑刻的破损状态,但即便如此,其价值依然被视若珍宝。诗人感叹金冬心的才华,将其比作金司农和李都尉,强调其书法作品的传世意义。最后,诗人以“书此豹斑余,聊以当题识”收尾,表达了对这件书法作品的赞赏和对其历史价值的认可,同时也借此诗记录下自己的观感。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饱满,充分展现了对书法艺术的敬仰和鉴赏。

收录诗词(23)

宗稷辰(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左匡叔归桐城

方君植之能说子,古貌雄情无与比。

偶然折券散千金,三冬无褐心不耻。

蒙眬世事若无意,要最千年看如咫。

五胜新推十六家,一日曾行三百里。

朅来为客至江南,憔悴儒冠尚如此。

马生与君意气亲,得钱沽酒为佳宾。

酒酣叹息新知乐,客子逢人喜任真。

当途之子多羞贫,熟视自循头上巾。

不如南亩还收身,青鞋布袜谁能驯。

方君方君亦偪泰,千言不如十斛麦。

等是东西南北人,送尔江头独归客。

形式: 古风

赠钮非石

散尽黄金鬓改玄,独余翰墨得留连。

时追苦县光和体,不奏《甘泉》泰畦篇。

欲借方言行问字,更从《齐物》证忘筌。

世途何限乌焉马,鸟迹那禁有变迁。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东坡定惠院月夜偶出叠韵诗汪均之得其手稿墨迹二首共一纸纸残一角虞山钱宗伯补以细字叠东坡原韵(其一)

东坡昔作骑鲸游,斯文冥冥若长夜。

传流片纸万牛回,想见挥毫一鸟下。

细看浓抹如眉阔,肯使奇才任胸泻。

谪宦虽成蜀党魁,悲歌不作湘累亚。

庙堂无地能尔容,风月在天从我借。

经冬山竹碧初老,驻春海棠红未谢。

典窜岂因模禊帖,敖游自喜依僧舍。

往事真成牛角花,余甘幸比虎头蔗。

眼前清景过始知,身后高名生可怕。

作诗一笑公应闻,当日好官谁复骂。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东坡定惠院月夜偶出叠韵诗汪均之得其手稿墨迹二首共一纸纸残一角虞山钱宗伯补以细字叠东坡原韵(其二)

苏公手迹十四书,张丑藏经几晨夜。

蜡笺久作烟云空,粉泽谁看风雨下。

先生真放本精微,后人伪体徒奔泻。

一宝何期得双绝,四家顿使成三亚。

小乙钩疑汉女藏,大横箸向留侯借。

几行补作肥鸦栖,半角残随隙驹谢。

蝇头细跋得蒙叟,骥尾附名甘避舍。

况余书手同芽姜,使我品题惭杖蔗。

催诗闲受古人忙,得句喜过难韵怕。

汪君汪君慎守宝,富人若求君可骂。

形式: 古风 押[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