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舟中不寐

远水萧萧荻苇风,月明云外叫孤鸿。

丹枫拥被疏蓬底,梦断山深野寺钟。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远处的江水传来萧瑟的芦苇风声,明亮的月光照在云端,一只孤雁在呼唤。
红色的枫叶簇拥着破旧的蓬草床铺,梦境在深山野寺的钟声中破碎。

注释

远水:远处的江水。
萧萧:形容声音凄凉。
荻苇:芦苇的一种。
风:风声。
月明:明亮的月光。
云外:云端。
叫:呼唤。
孤鸿:孤独的大雁。
丹枫:红枫。
拥被:簇拥着被子。
疏蓬:稀疏的蓬草。
梦断:梦醒。
山深:深山之中。
野寺:野外的寺庙。
钟:钟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熊鉌在宋末元初平江舟中的夜晚情景。"远水萧萧荻苇风",通过"远水"和"萧萧"的描写,展现出江面上开阔而寂静的环境,风吹过芦苇发出的声音显得孤独而凄凉。"月明云外叫孤鸿",明亮的月光穿透云层,映照在江面,一只孤雁在远方天空中哀鸣,增添了画面的寂寥与离愁。

"丹枫拥被疏蓬底",诗人将自己置于一叶小舟之中,盖着被子,周围是稀疏的蓬草,红色的枫叶似乎在暗示季节的转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漂泊之感。"梦断山深野寺钟",这句点明了诗人难以入眠,远处山林深处传来寺庙的钟声,打断了他的梦境,更加强调了他身处异地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写情,通过自然景色和孤鸿、寺庙钟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思乡之情,以及对未知命运的淡淡忧虑。

收录诗词(114)

熊鉌(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铄,字位辛。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 字:去非
  • 号:勿轩
  • 籍贯:建宁建阳
  • 生卒年:1253—1312

相关古诗词

玉融陈心我诸友萧寺读书

偶成汗漫游,邂逅得良际。

畏途日如汤,且作旬日憩。

居然二三友,读书此萧寺。

古人固有之,岂意见吾世。

人生各有营,壮岁多秽气。

纷纷陌上儿,倥偬名与利。

借曰未有知,蚩蚩事游戏。

妖艳东家桃,醲鲜西邻醉。

北山斗双陆,南园赏新荔。

谁能空山中,作此穷活计。

满架儒先书,学成欲何济。

真如嚼馀甘,泊然味无味。

是中有何好,吃吃不小置。

拱手对我言,此亦各有志。

童蒙本无知,未省学何事。

珍重希贤人,为我重指示。

蔗境初未佳,渐久乃有嗜。

况兹得抠承,讵敢萌厌弃。

我闻重欣然,疑虑亦随继。

言之岂云艰,守此谅非易。

勇锐亦易能,坚苦方可畏。

河汾有礼乐,兴邦定房魏。

燕山有义方,仪俨真世瑞。

斯人未云多,斯道今岂坠。

君看春后花,腊前已根蒂。

勖哉记斯言,晨夕慎无替。

形式: 古风

石壁泉

一滴流浆石骨穿,于今一掬扫炎氛。

鹤仙业已成陈迹,瀑布声中隐剑痕。

形式: 七言绝句

与程县尹

我思程伯子,试令晋城邑。

岂弟父母人,一念诚恳恻。

存心民必济,正己吏自格。

虽然一邑小,允矣天下式。

槃槃古东阳,亶为礼义国。

弦歌视曲阜,岂惟文公泽。

尚想兴学功,百年未陈迹。

古来号难治,此语谅非必。

人怀学道心,功化亦俄刻。

重惟伊洛传,道南此其脉。

家传馀政谱,师授存学则。

此邦有美俗,文献犹可及。

接畛皆儒黉,兴起易为力。

当今尚文化,乡校首扶植。

非无善政人,教化岂遑急。

明公下车来,声誉已洋溢。

三年田里间,公来始休息。

简静公优为,不扰知政绩。

山人重期望,亹亹慎无斁。

四海文公邦,正学自兹出。

政教岂殊途,饰吏贵儒术。

善化必因俗,吾世俱有责。

到手事必为,莫让功第一。

形式: 古风

观钓

暂停窗间诗,观此池上钓。

鱼尾何沉沉,竹竿何袅袅。

一丝波面动,摇曳出深沼。

校人畜我时,活我良谓厚。

作鲙终当供,设饵诚不料。

何当两相忘,万里游浩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