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山人

腾腾兀兀在人间,贵贱贤愚尽往还。

膻腻筵中唯饮酒,歌钟会处独思山。

存神不许三尸住,混俗无妨两鬓斑。

除却馀杭白太守,何人更解爱君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忙忙碌碌地生活在人世间,无论是高贵还是卑微,贤能还是愚蠢,都来往交际。
在宴席上只知饮酒享乐,身处歌舞聚会时却独自想念山间的宁静。
修身养性不让杂念存留体内,世俗生活也不影响两鬓斑白的年纪。
除了杭州的白居易太守,还有谁能理解并欣赏你的悠闲呢?

注释

腾腾兀兀:形容忙碌而迷糊的状态。
贵贱贤愚:指社会上的各种人,包括地位高低、才智愚笨。
膻腻筵中:形容豪华的宴席,膻腻指肉类美食。
歌钟会处:指有音乐和歌声的聚会场所。
存神:保养精神,使心神安定。
三尸: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三尸神,象征人体内的杂念。
混俗:与世俗同流合污,此处意为适应世俗生活。
两鬓斑:两鬓头发变白,形容年老。
馀杭白太守: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又称白太守。
爱君闲:理解并欣赏你的悠闲生活态度。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题石山人》。诗中通过对主人公在尘世间自由穿梭、不受世俗束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物外、保持个性和清高品格的向往。

“腾腾兀兀在人间,贵贱贤愚尽往还。”两句写出了主人公在尘世间的自由行走,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智者或愚人,他都能与之交往,这种态度体现了超然物外的人生观。

“膻腻筵中唯饮酒,歌钟会处独思山。”这里的“膻腻筵”指的是主人公生活的地方,可能是简陋或偏远的居所。诗人通过对主人公只在这种环境中饮酒,以及在参加宴席时独自思念山林的描写,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存神不许三尸住,混俗无妨两鬓斑。”这两句强调了保持精神的纯净和独立,不受世间纷扰所困,同时也能在尘世中保持自己的一份从容,即使头发斑白,也不影响其内心的宁静。

“除却馀杭白太守,何人更解爱君闲。”最后两句提到了历史上的白太守,他以清廉著称。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能够理解和欣赏主人公这种超然生活的人的期待和尊敬。

整首诗通过对石山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高脱俗、保持个性和内心宁静的向往,以及对于能够理解这种生活状态的人的崇敬。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题州北路傍老柳树

皮枯缘受风霜久,条短为应攀折频。

但见半衰当此路,不知初种是何人。

雪花零碎逐年减,烟叶稀疏随分新。

莫道老株芳意少,逢春犹胜不逢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岐王旧山池石壁

树深藤老竹回环,石壁重重锦翠斑。

俗客看来犹解爱,忙人到此亦须闲。

况当霁景凉风后,如在千岩万壑间。

黄绮更归何处去,洛阳城内有商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报恩寺

好是清凉地,都无系绊身。

晚晴宜野寺,秋景属闲人。

净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

自惭容鬓上,犹带郡庭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题岳阳楼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倚曲栏。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