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痴儿总向月中求,不信人间剩有秋。
万点尽垂金粟颗,一枝宜上玉搔头。
清香已压龙涎倒,堕萼宜将蚁醑浮。
吟得诗成对花举,不须招客费赓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月夜的美丽景象,诗人以独特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痴儿总向月中求,不信人间剩有秋。"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月亮的迷恋,以及他不相信世间还能找到与这美好月色相比的秋意。这不仅是对月亮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完美境界的渴望。
"万点尽垂金粟颗,一枝宜上玉搔头。" 这两句则描绘了桂花盛开的景象,桂花如同金色的粟粒点缀其间,而诗人建议将一枝美丽的桂花戴在头顶,如同用玉石编织成的装饰。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是对个人高洁品格的象征。
"清香已压龙涎倒,堕萼宜将蚁醑浮。"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桂花的馥郁芬芳,甚至超越了传说中的龙涎香气,而“堕萼”指的是果实,诗人建议将这美酒(用桂花酿制)倒入杯中,让其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吟得诗成对花举,不须招客费赓酬。"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完成了一首诗篇,他不需要刻意去邀请宾客来赞扬这份美丽,因为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鉴赏者。这也反映出诗人对艺术创作自信和满足的心态。
不详
竹风荷气约朱明,路入渠阳暑尚清。
马耳萧萧悬堕月,鸡声喔喔勉修程。
何拘梅政誇年少,即泛莲漪赞老成。
莫把西湖浪吟笔,楚山空阔更关情。
师默修禅观,龙升虎自閒。
眼开俱是道,心定亦无山。
瘿木床三尺,蓬茅屋半间。
鍊成真积力,策景到瑶关。
柳下分携须影苍,好风吹梦过都梁。
诸蛮帖化花阴静,一骑飞尘荐墨香。
书就几曾逢驿使,公馀应不冷奚囊。
云情鹤态元如旧,应倚株梅忆锦乡。
洛浦风流几隔年,江南重见色依然。
根从野卉同分品,香与梅花可并肩。
葩白中黄饶蕴藉,腊梅春暖肆芳妍。
殷勤并挟新诗送,领略丰姿夜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