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吏部设川馔招客戏成长言呈诸丈

茫茫四海天宇高,九州列贡分地毛。

江黄之区橘柚国,细腰宫衣无吴庖。

□□不得供刀匕,况走川珍自岷水。

郑翁幻戏不作难,缩地分甘五千里。

老人种蔬姜满畦,买姜留钱人不知。

丁宁使者市蜀锦,恍惚异味来如期。

乃知此事古亦有,郑老此戏诚瑰奇。

捣珍䐑脔投巨鼎,缭肝末肺分全牺。

南方摇落青未已,梅蕊垂垂照青泚。

雪消冰尽饱阳和,更待春风转沙尾。

秾华只说锦官城,匝地烧灯夜初起。

从翁已幸不赍粮,期向城都看药市。

形式: 古风

翻译

广阔的天地间天空高远,九州之地各自进献贡品划分地域。
长江下游地区是橘柚盛产地,宫中妃子的衣裳没有吴地厨师的手艺。
皇宫无法得到这些美味,更何况还要寻找来自岷江的珍馐。
郑翁以戏法轻松应对,缩地术让美食跨越千里。
老人在田里种满蔬菜和生姜,买姜的人却不知道他留下了钱。
他叮嘱使者购买蜀地的精美丝织品,异香如约而至。
原来这样的事情古已有之,郑翁的这场游戏真是奇妙。
珍贵的菜肴被投入大锅,肝肠肺脏切割均匀,全牲共享。
南方的秋天还未结束,梅花含苞待放映照着青翠。
冰雪消融,阳光充足,春风将吹过沙洲的尽头。
繁华只在锦官城可见,元宵之夜灯火通明刚刚开始。
祖父已经幸运地不用带食物,期待去城市观看药市。

注释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细腰宫衣:形容宫中妃子的窄身衣物。
川珍:四川地区的珍贵食物。
岷水:长江上游的岷江。
幻戏:神奇的戏法。
饱阳和:充分感受温暖的阳光。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因织锦业著名。
赍粮:携带粮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融合了自然景观、人物活动和历史文化元素,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开篇“茫茫四海天宇高,九州列贡分地毛”两句,以宏大的视角勾勒出一个广阔无垠的国土形象,展示了作者对于国家疆域和文化传统的自豪与认同。接着,“江黄之区橘柚国,细腰宫衣无吴庖”描述了一片繁荣富饶的地方风情,其中“细腰宫衣”一词生动地描绘出当时女子的装扮和气质。

接下来的“□□不得供刀匕,况走川珍自岷水。郑翁幻戏不作难,缩地分甘五千里。”则透露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郑翁(即郑樵)的戏剧创作的赞赏,以及对其艺术成就的推崇。“老人种蔬姜满畦,买姜留钱人不知”两句,又切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丁宁使者市蜀锦,恍惚异味来如期。乃知此事古亦有,郑老此戏诚瑰奇。”几句文字中,通过对使者与蜀锦的描写,再次强调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个人的艺术成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历史连续性的赞美。

“捣珍䐑脔投巨鼎,缭肝末肺分全牺。”则是对郑翁戏剧活动的一种形象化描述,通过对宴席和祭祀仪式的描绘,突显了文化盛宴的丰富性。紧接着,“南方摇落青未已,梅蕊垂垂照青泚。”两句,以优美的笔触捕捉了春天的景象,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巧妙结合。

“雪消冰尽饱阳和,更待春风转沙尾。秾华只说锦官城,匝地烧灯夜初起。”几句则描绘了一幅从冬末到初春的自然景色图,并通过对城市生活的点滴描述,传达了诗人对于新生和希望的向往。

最后,“从翁已幸不赍粮,期向城都看药市。”表明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郑翁戏剧创作的敬仰,以及个人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与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尝新茶

僧催坐夏麦留寒,吴人未御絺绤单。

溪云谷雨作昏翳,思假快饮消沈烦。

商人远处抱圭璧,千里来从建溪侧。

报云蛰户起惊雷,鞭走龙蛇鬼神力。

色新茗嫩取相宜,留得一年春雪白。

先修天贡奉珍团,次向人间散春色。

僧窗虚白无埃尘,碾宽罗细杯勺匀。

寒泉一种已清绝,况此灵品天香新。

人间富贵有除折,静中此味真殊绝。

谁言僧饭独萧条,胜处谁容较优劣。

形式: 古风

思径山

汲引凡躯驾海鳌,恢张奇壮自仙曹。

九龙献宅金园贵,四众添花宝范高。

身住四禅观梦境,眼收万象比秋毫。

经行会遇登临处,勉策筋骸莫叹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春阴即事

春风虽轻飏,摧折犹有补。

适当秾华时,明知不须雨。

浴蚕待桑钱,插禾候阳土。

妇子三时勤,亦欲少歌舞。

百草仰膏腴,少俟亦无苦。

如何屯寒云,专翳扶桑吐。

事多不由人,十可八九数。

不若姑置之,吾非拾翠侣。

形式: 古风

春苦风雨

东君始造家,积累亦不细。

一从潜阳兴,黄钟本根蒂。

二十四信风,以有此红翠。

如何纵飘败,不作苞桑计。

风雨不令子,豪猛但适意。

万紫杂千红,用供一日费。

一日费尚可,矜侈不少置。

岂惟困芳菲,桑麻亦憔悴。

沟塍浮新秧,荡摇失生意。

无乃大伤和,行败乃翁事。

愿言期少安,百物思吐气。

吾不若讼谗,唯图保终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