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浩歌吟二首(其二)

嘉善既难投,先生宜罢休。

履霜犹可救,灭木更何求。

兽困重来日,鸿飞远去秋。

民饥须是食,食外尽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在嘉善这样的地方难以安身,先生应当就此罢手。
即使走在霜冻的路上还能寻求补救,但面对枯木又有什么期待呢?
被捕的野兽期待着重获自由的日子,大雁在秋天飞向远方。
人民饥饿,急需食物,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显得空洞无物。

注释

嘉善:地名,可能指困难或不适宜的地方。
宜:应当,合适。
履霜:踩在霜上,比喻处境艰难。
救:补救,挽回。
灭木:枯木,象征无生机。
兽困:被捕的野兽,比喻困境中的人。
鸿飞:大雁南飞,象征离开或远行。
民饥:人民饥饿。
食:食物,基本生活需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又浩歌吟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时局和个人境遇的感慨。"嘉善既难投"暗示了在寻求善道或贤明之处的困难,"先生宜罢休"则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放弃的意味。"履霜犹可救"借履霜而知寒意,比喻在困境中仍有机会改正,"灭木更何求"则表达对于无法挽回之事的深深忧虑。

"兽困重来日"描绘了困兽之斗,暗示了处境的艰难,"鸿飞远去秋"则以鸿雁南飞寓言自己或他人的远离尘世。"民饥须是食,食外尽悠悠"揭示出诗人关注民生疾苦,认为解决饥饿是最紧迫的任务,而除此之外的其他纷扰都显得无足轻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邵雍在动荡时世中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留题水北杨郎中园亭二首(其二)

洛下谁家不买居,买居还得似君无。

风光一片非尘世,景物四时成画图。

后圃花奇同阆苑,前轩峰好类蓬壶。

人生能向此中老,亦是世间豪丈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留题水北杨郎中园亭二首(其一)

买宅从来重见山,见山今直几何钱。

奇峰环列远隔水,乔木俯临微带烟。

行路客疑惊洞府,凭栏人恐是神仙。

长忧暗入丹青手,写向鲛绡天下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留题龙门二首(其二)

谁将长剑斩长蛟,斩断长蛟剑复韬。

爪尾蜿蜒凝华岳,角牙狞恶结嵩高。

骨伤两处崭苍壁,血出东流汹巨涛。

此物犹难保身首,谓言谗口莫嗷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奉和十月二十四日初见雪呈相国元老

壬子初逢雪,未多仍却晴。

人间都变白,林下不胜清。

寒士痛遭恐,穷民恶着惊。

杯觞限新法,何故便能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