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凯所作的《耕田》,通过对农耕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朴素生活的崇尚和对儒家道德的追求。首句“窳薄非令器,容受固不宜”揭示了诗人认为不应满足于粗陋的生活,而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接着,“六籍虽云诵,于道竟何如”表达了诗人虽然熟读经书,但仍意识到实践道义更为重要。
“晚途弃末学,农圃以为师”表明诗人晚年放弃了繁琐的学问,转而向农耕学习,以自然为师。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他在春天准备农具,辛勤耕耘的情景,“方春治台笠,南亩秉镃基”,形象地展现了农夫劳作的场景。
“出入田水间,沾湿岂暇辞”表达了诗人不畏艰辛,全身心投入农事的态度,即使衣衫湿透也在所不惜。最后两句“但愿秋谷成,童稚有粥糜”表达了诗人朴素的愿望,只求丰收的庄稼能养活家人,孩子们能有温饱。
整首诗通过耕田这一日常生活,寓含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道义实践的执着,体现了明代士人的道德理想和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