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其三)

团团明月珠,堕此浊水中。

光彩虽未泯,沦没岂有穷。

拔山固神力,举鼎亦无双。

徒有千寻绠,挽之竟何从。

颜生不远复,斯为盖世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古意(其三)》,是明代诗人袁凯所作。诗中以明亮的明珠落入浊水的意象,象征着英雄才德在世俗环境中可能遭遇的困境。"团团明月珠,堕此浊水中",形象地描绘了明珠的纯洁与环境的污浊对比,暗示人才被埋没的无奈。

"光彩虽未泯,沦没岂有穷",表达了对明珠光芒依然存在的肯定,同时也揭示出这种光芒被淹没的持久性。接下来的两句"拔山固神力,举鼎亦无双",赞美了主人公的超凡力量和无人能及的才能。

然而,尽管有这样的能力,"徒有千寻绠,挽之竟何从",诗人感叹即使有再长的绳索也无法将明珠从浊水中拉出,寓意英雄的才华无法得到应有的施展。最后,诗人寄希望于"颜生不远复,斯为盖世雄",期待像颜回那样贤良的人才再次出现,成为真正的盖世英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明珠的比喻,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以及对理想英雄的期盼。袁凯的笔触深沉而富有哲理,体现了明朝文学的特色。

收录诗词(283)

袁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 字:景文
  • 号:海叟
  • 籍贯: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
  • 生卒年:1370

相关古诗词

古意(其四)

楚人好鱼目,越人荐明珠。

一日三至门,主人行徐徐。

相见才一言,薄送下前除。

洛阳苏季子,黄金满后车。

邹轲诵尧舜,白首走道途。

形式: 古风

古意(其五)

蓐食出门去,惨惨践严霜。

问子将何之,千里赴洛阳。

洛阳有剧孟,任侠世称强。

我愿从之游,气势相颉颃。

路逢二三子,被服儒衣裳。

少长各有礼,讲诵麋鹿场。

中心忽爱慕,与彼遂相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古意(其六)

中夜治舟楫,越海远游遨。

游遨将何为,万宝聚岩坳。

珊瑚七尺余,珠树罗蓬蒿。

持之向中国,可以金张豪。

出门忽不乐,欲进心恒慅。

但恐蛟龙怒,骨肉沦波涛。

人生亦有命,圣贤莫能逃。

遗穗尚可拾,言归卧林皋。

形式: 古风

古意(其七)

秦师困邯郸,赵氏旦夕危。

鲁连山中来,排患在重围。

折冲不复言,辞金忽焉归。

清风映东夏,千载以为奇。

我思邹孟氏,处世一何宜。

被发虽可救,闭户终可为。

斯言足明训,贤独未之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