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其四)

楚人好鱼目,越人荐明珠。

一日三至门,主人行徐徐。

相见才一言,薄送下前除。

洛阳苏季子,黄金满后车。

邹轲诵尧舜,白首走道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个地方的人对待财富的态度对比。"楚人好鱼目"暗示楚地之人可能眼光短浅,只看重表面的虚饰,如鱼目混珠;"越人荐明珠"则象征越地之人懂得珍视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如同推荐明珠般宝贵。接下来的诗句通过"一日三至门,主人行徐徐",展现了楚人对廉价之物的热情和越人对来访者的慢条斯理,显示出两者的不同。

"相见才一言,薄送下前除"进一步揭示了楚人对待鱼目的轻率,即使对方只是简单交谈,也轻易送出,而越人则更为慎重。诗人以"洛阳苏季子,黄金满后车"为例,苏季子是历史上的人物,他富有而慷慨,但即使是这样的人物,也懂得分辨价值,不像楚人那样轻易挥霍。

最后两句"邹轲诵尧舜,白首走道途"借邹轲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即使像邹轲这样一生致力于传播圣贤之道的人,也未因贫穷而放弃追求真理,与前面的财富故事形成鲜明对比。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寓言的方式,批评了贪图小利、不识大体的社会现象,赞扬了知人识宝、重视内在价值的精神。

收录诗词(283)

袁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 字:景文
  • 号:海叟
  • 籍贯: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
  • 生卒年:1370

相关古诗词

古意(其五)

蓐食出门去,惨惨践严霜。

问子将何之,千里赴洛阳。

洛阳有剧孟,任侠世称强。

我愿从之游,气势相颉颃。

路逢二三子,被服儒衣裳。

少长各有礼,讲诵麋鹿场。

中心忽爱慕,与彼遂相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古意(其六)

中夜治舟楫,越海远游遨。

游遨将何为,万宝聚岩坳。

珊瑚七尺余,珠树罗蓬蒿。

持之向中国,可以金张豪。

出门忽不乐,欲进心恒慅。

但恐蛟龙怒,骨肉沦波涛。

人生亦有命,圣贤莫能逃。

遗穗尚可拾,言归卧林皋。

形式: 古风

古意(其七)

秦师困邯郸,赵氏旦夕危。

鲁连山中来,排患在重围。

折冲不复言,辞金忽焉归。

清风映东夏,千载以为奇。

我思邹孟氏,处世一何宜。

被发虽可救,闭户终可为。

斯言足明训,贤独未之思。

形式: 古风

古意(其八)

茫茫古人中,我爱原子思。

食粟岂云饱,衣裘岂应时。

憔悴衡门下,弹琴唱逸诗。大夫适何来,驷马行。

入门即长叹,念子病何危。

贫病固不同,发言忽若斯。

谁为同门生,白首不见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