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谣

九华峥嵘占南陆,莲花擢本山半腹。

翠屏横截万里天,瀑水落深千丈玉。

云梯石磴入杳冥,俯看四极如中庭。

丹崖压下庐霍势,白日隐出牛斗星。

杉松一岁抽数尺,琼草夤缘秀层壁。

南风拂晓烟雾开,满山葱茜铺鲜碧。

雷霆往往从地发,龙卧豹藏安可别。

峻极遥看戛昊苍,挺生岂得无才杰。

神仙惮险莫敢登,驭风驾鹤循丘陵。

阳乌不见峰顶树,大火尚结岩中冰。

灵光爽气曛复旭,晴天倒影西江渌。

具区彭蠡夹两傍,正可别作一岳当少阳。

形式: 古风

翻译

九华山巍峨耸立占据南方大地,莲花般的山峰从山腰间挺拔而出。
青翠的山峦如同屏风横跨万里长空,瀑布落入深渊化作千丈白玉。
攀登云中的阶梯与石阶直入幽暗深处,低头望去四方尽头如同庭院中央。
朱红的悬崖压制着庐山和霍山的气势,白日在星辰间隐现。
杉松一年能长几尺高,珍贵的草药沿着层层峭壁茂盛生长。
清晨南风吹散烟雾,满山葱郁铺展着鲜绿。
雷声时常从地面轰鸣而起,龙潜豹藏难以分辨。
极目远望,山峰直插云霄,如此卓绝之地怎会没有人才杰出。
神仙也畏惧这险峻不敢攀登,只能乘风驾鹤绕行丘陵。
太阳都照不到峰顶的树木,酷热时节岩石中仍有冰未融化。
山间灵光瑞气时隐时现,晴朗天空映照在西江上一片碧绿。
太湖和鄱阳湖环抱在两侧,正好可以作为另一座山与少阳相对。

注释

九华:指九华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南陆:指南方大地。
莲花:形容山峰形状像莲花。
擢本:挺拔而出。
翠屏:形容山色青翠如屏障。
万里天:形容视野开阔,仿佛能看到万里之外的天空。
千丈玉:比喻瀑布壮观如巨大的玉石。
杳冥:幽暗深远的地方。
四极:四方的尽头。
中庭:这里比喻为看起来很近的地方,就像家中的庭院一样。
丹崖:红色的悬崖。
庐霍:庐山和霍山,均为中国著名山脉。
牛斗星:牛宿和斗宿,泛指星空。
杉松:指高大的树木。
夤缘:攀附延伸之意。
层壁:层层叠叠的峭壁。
南风:从南面吹来的风。
葱茜: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鲜碧:鲜艳的绿色。
雷霆:雷声。
戛昊苍:直插云霄,达到天际。
挺生:卓越地诞生或出现。
才杰:有才能的人。
神仙:神话中的超自然存在。
驭风驾鹤:形容神仙乘风驾鹤飞行。
丘陵:小山丘。
阳乌:古代神话中的三足乌,常用来代指太阳。
大火:星宿名,夏季出现在南方的星象,这里可能比喻炎热。
岩中冰:岩石缝隙中的冰块,喻意环境之寒冷或奇特。
灵光:神圣的光芒。
爽气:清新的空气。
曛复旭:日落又日出,形容时间的更迭。
晴天倒影:晴朗天空的倒影。
西江:可能指长江下游的一段,也可泛指西方的河流。
渌:清澈。
具区:太湖的古称。
彭蠡:鄱阳湖的古称。
两傍:两边。
一岳:一座山。
少阳:古代方位中指东方,也可能特指特定的山或地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九华山的雄伟景象,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想象。诗人以其深厚的笔墨勾勒出山势峻峭、林木葱茏,以及云雾变幻的壮丽画面。其中,“翠屏横截万里天”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山峰如同巨大的绿色屏障,切割着广阔的天空;“瀑水落深千丈玉”则描绘出飞流直下的瀑布,如同珍贵的玉液一般,显示了山中水景的壮观。诗中还通过“雷霆往往从地发,龙卧豹藏安可别”这样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和神秘感。

整首诗语言雄健,想象力丰富,通过对九华山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情感,以及其非凡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2)

王季文(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鱼上冰

北陆收寒尽,东风解冻初。

冰消通浅溜,气变跃潜鱼。

应节似知化,扬鬐任所如。

浮沈非乐藻,沿溯异传书。

结网时空久,临川意有馀。

为龙将可望,今日愧才虚。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嬿婉辞

高楼有佳人,被服何赫烜。

援琴发清弹,曲䀆思无限。

夫君赴遐征,空床锦衾卷。

不怨嘉会违,但忧芳岁晚。

忆与君别初,蚕生及春暖。

绤衣凄以风,君行犹未返。

君心海中石,有力那可挽。

妾心匣底镜,光华常不损。

飘飘云中雁,双飞岂相远。

愿言怀故欢,及时谐嬿婉。

形式: 古风

题宋徽宗画犬自署曰赐应夫人守閤

别殿春日长,君王多玩好。

不惟翰墨工,绘事亦深造。

挥毫出骏犬,踞坐息轻趬。

金毛映玉爪,生气终外耀。

以赐应夫人,岂但资巧笑。

后宫三十六,粉黛正年少。

望幸日已深,羊车殊未到。

于焉托犬名,警彼花房盗。

呜呼移此虑,足以守宗庙。

神器一被窃,万乘殁边徼。

婵娟难白□,此物气凋耗。

望彼犬羊天,令人重嗟悼。

形式: 古风

分韵送夏副枢

雄蕃启吴甸,弊政咸更张。

谓兹三边戍,节制须才良。

夏公称国士,龙剑飞寒霜。

遂膺副枢命,总戎向山阳。

山阳控南北,淮泗驰其㫄。

向来用武地,平芜连大荒。

于焉分斧钺,誓欲清边疆。

㩀鞍一踊跃,带甲俱慨慷。

野战列步骑,舟师精且强。

为王敌所忾,在处招流亡。

均田给牛耒,肆耕淮海乡。

坐令狐兔窟,化作禾黍场。

兵农既足食,境内称小康。

兴学属髦俊,出兵诛陆梁。

匡济谅有在,可以绥四方。

江枫照落日,马首行离觞。

明朝度天堑,载旆风扬扬。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