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二首(其一)

月落窗仍暗,灯残卷未收。

家人催杼柚,稚子问更筹。

冷露虫专夜,悽风树怯秋。

百年一瞬目,万虑几搔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寂静与凄凉,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活动,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忧虑。

首联“月落窗仍暗,灯残卷未收”,以月落和灯残的景象,渲染出夜晚的深沉与寂静,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月落象征着夜晚的深入,而窗仍暗则强调了环境的昏暗,灯残则表明了光源的微弱,这些都为后续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

颔联“家人催杼柚,稚子问更筹”,通过家人的忙碌和稚子的询问,进一步展示了生活的日常与时间的紧迫感。家人催促织布,既体现了劳动的艰辛,也反映了生活的压力;稚子问更筹,则是通过孩子的天真好奇,反衬出时间的珍贵和对未来的期待。

颈联“冷露虫专夜,悽风树怯秋”,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象赋予情感色彩。冷露和凄风,不仅描绘了秋夜的寒冷与萧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虫专夜,意味着昆虫在夜晚的特别活动,或许是为了寻找温暖或食物,这与人的生存状态形成共鸣;树怯秋,则是树木在秋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季节变换的无奈与脆弱。

尾联“百年一瞬目,万虑几搔头”,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百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万般忧虑只能徒增烦恼。这一联直抒胸臆,道出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日常生活片段的捕捉,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生活压力的反思,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是一首具有深厚人文关怀的作品。

收录诗词(69)

许谦(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力学。从金履祥学,尽得其奥。教授乡里,不应辟举。居东阳八华山,学者争往从之。四方之士,以不及门为耻。或访以典礼政事,闻者无不厌服。卒谥文懿。有《读书传丛说》、《诗名物钞》、《白云集》等

  • 字:益之
  • 号:白云山人
  • 籍贯:金华
  • 生卒年:1270—1337

相关古诗词

秋夜二首(其二)

志大空怀璧,交疏少断金。

半生成白首,十载对青衿。

朝市灰心久,山林托兴深。

红尘多汩没,清夜几沈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题延月楼

崦嵫税驾红尘息,玉镜飞空天地白。

婵娟先得何处多,齐云晕翥高百尺。

清光无私照寰海,举头千里明长在。

主人欲擅四时秋,夜夜掀帘为延待。

人生见月几圆缺,今昔人殊同此月。

人迷梦觉月晦明,终古相摩宁暂歇。

倚阑清啸酒莫迟,铜壶催晓轮易敧。

形式: 古风

游龙回寺碧云堂有何无适草书

苍鳞作霖回壑里,竟化长冈飞不起。

何年老僧飞锡来,强架檐楹万山底。

碧云石梯如登天,俯视竹树行其巅。

岩恋起伏呈怪状,壮若群马奔吾前。

何仙仙去不复返,满壁龙蛇惊醉眼。

可怜一半委涂泥,况复阽危混苔藓。

山翁模拓妙入神,永和茧纸且逼真。

劝君勿辞一日力,为我留为百世珍。

君不见二王旧帖皆残编,至今不惜千金传。

形式: 古风

雨花台

大江断后谁绝前,右踞苍虎龙左蟠。

英雄角逐三百载,庭花玉树歌声残。

王气消磨城郭改,荒村古木栖寒烟。

我来两月不出户,登台始觉天宇宽。

城中楼观在井底,环视百里皆峰峦。

烈风拔树云蔽野,飞电霹雳驱蜿蜒。

虚亭坐视河海涌,平地立见波涛翻。

天开翳扫群响息,空翠削出滁和山。

阴阳云雨反覆手,向来喜惧诚无端。

兴亡世事亦如此,俯仰千岁须臾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