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昭君出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王昭君离开汉宫,远赴边塞的悲壮情景。诗人夏鍭通过“黄云塞草”、“紫袖银鞍”的对比,渲染出昭君出塞时的苍凉与奢华并存的景象。其中,“应有前时鸿雁飞,右衿不似宫中见”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鸿雁飞翔与昭君内心的孤独寂寞相联系,表达了她对往昔宫廷生活的怀念与不舍。
“谁令香泪湿鹍弦,至今风日含凄冤”则进一步深化了昭君离别时的哀伤情绪,她的眼泪不仅湿润了琴弦,也仿佛让整个天地都充满了她的哀怨之情。最后,“虽然岂少宫人见,孰与青冢传千年”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感慨,即使在宫廷中也有无数宫女,但只有昭君的墓冢(青冢)能流传千古,成为后世追忆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昭君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古代女性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坚韧,以及她们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诗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同情,也蕴含着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