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末年学者夏曾佑所作的《送李东蔚归朝鲜三首》中的第二首,表达了对友人李东蔚回归朝鲜的祝福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诗人以大海的广阔比喻朝鲜与中国的紧密联系,"一海浑茫涵万国,三韩形胜拱神京",形象地描绘了朝鲜半岛在地理位置上围绕着中国的中心地位。"戎衣定后陪诗宴",赞美了和平时期的文化交流,李东蔚归来后参与诗文雅集。
"玉节颁时巩汉城",这里的"玉节"象征朝廷的威严,"巩汉城"则强调了巩固边防的重要性。诗人回忆起过去的军事荣耀,提及"劲旅曾传安市甲",暗指历史上朝鲜半岛曾抵抗过外来侵略,而"令公犹典朔方兵"则借典故表达对朝鲜将领的敬意。
最后两句"莫因邹衍忘箕子,五德推迁说大瀛",诗人提醒李东蔚不要忘记历史上的贤臣箕子,同时寓言性地提到"五德推迁"的哲学观念,即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包括国家兴衰和文明更迭,"大瀛"泛指广阔的海域,也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东亚地区。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中朝文化交流及历史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