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之水四章

芦之水,不容舠。炎夏仲月,火云熇熇。

我行无期,仆夫告劳。虽劳矣,我心则敖。

芦之水,不容苇。炎夏仲月,火云旆旆。

我行无极,仆夫告瘁。虽瘁矣,我心则惠。

奉命徂征,适彼王郊。王郊无毛,室家嗷嗷。

仆夫之劳,犹可敖也。室家嗷嗷,不可敖也。

奉命徂征,适彼王遂。王遂如燬,饥人如猬。

仆夫之瘁,犹可惠也。饥人如猬,不可惠也。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以芦之水为背景,描绘了夏日行旅的艰辛与内心的坚韧。诗人通过芦之水的不同状态,隐喻了旅途中的不同境遇和心境的变化。芦之水在诗中既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情感与哲理的寄托。

首章“芦之水,不容舠”,以芦之水的狭窄比喻旅途的艰难,舟行受限,暗示行程的不易。接着“炎夏仲月,火云熇熇”描绘了夏日炎炎,烈日高照的景象,烘托出旅途的酷热与艰辛。“我行无期,仆夫告劳”表达了行旅的不确定性与仆人的辛劳,而“虽劳矣,我心则敖”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乐观态度。

第二章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芦之水,不容苇。炎夏仲月,火云旆旆”以芦苇的难以容身比喻旅途的更加艰难,同时“仆夫告瘁”表现了仆人的疲惫不堪,但“我心则惠”则强调了诗人对仆人的体恤与关怀。

后两章分别描述了前往王郊和王遂的旅程,王郊与王遂象征着目的地或理想之地,但“王郊无毛,室家嗷嗷”、“王遂如燬,饥人如猬”描绘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以及旅途中的困苦与挑战。尽管仆人因劳累而疲惫,甚至因饥饿而困苦,但诗人的内心依然保持着坚韧与同情,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与道德情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芦之水的意象,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旅途艰辛与内心坚韧相结合,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对仆人辛劳的体恤与对困境中人的同情之心。

收录诗词(1563)

区大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圆珠积翠

合浦移来第一峰,琼枝玉树蔼春浓。

金银阙驾三千界,翡翠图开十二重。

片月长侵云外白,三花遥映日边红。

登临漫有泥霄意,笑向山灵问化工。

形式: 七言律诗

忠谠凝岚

乔岳淩空倚国西,葱葱佳气拂红霓。

天回宝盖星辰近,地拥峡门万象低。

池上寒云浴白露,台边丰草啭黄鹂。

谠言一脉高山在,此日磨崖作胜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鹤洲渔唱

水云渺渺日沉沉,谁识渔翁出世音。

一调江湖浑是古,几般感慨尽如今。

浪添矶石杂鸣玉,月浸竹竿敲碎金。

最爱烟霞得趣处,无端风雨足归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淇上三章

淇水悠悠,竹竿翛翛。静言思子,惜无轻舟。

淇水瀰瀰,竹竿离离。愿言见子,惜无榜师。

既具我舟,亦伐我榜。方之泳之,将子是访。

滔滔临淇,实劳我思。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