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晋人事高旷,所得多奇僻。
云岩佛子庐,曾为二王宅。
当时槃乐地,俯仰成今昔。
林泉亦余好,徘徊想遗迹。
那知非昔人,复作登临客。
诗中“晋人事高旷”一句直接点出了历史人物高旷的名字,表明他生活在晋朝,且性格豪放不羁。接下来的“所得多奇僻”则描绘了高旷个人的特立独行,有着许多不寻常的举止和品味。
“云岩佛子庐,曾为二王宅。”这里的“云岩佛子庐”是指苏州虎丘山上的寺庙,而“曾为二王宅”则透露了这座庙宇过去曾作为王室贵族的居所。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在强调历史的变迁和物是人非。
“当时槃乐地,俯仰成今昔。”这一句中,“槃乐”表达了一种闲适、愉悦的情感,而“俯仰成今昔”则是在对比过去与现在,诗人通过这种比较,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无常。
“林泉亦余好,徘徊想遗迹。”这里,诗人将自己喜爱自然景观,如林木清泉,与对过往遗迹的怀念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与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最后,“那知非昔人,复作登临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某种感慨和疑问。诗人似乎在自我反思,是否也像过去的人们一样,只是暂时来到这个地方观赏、徘徊,然后又离开,成为历史的过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个人生命轨迹的深刻思考。
不详
徙居长洲。方龟年子。早通经学,尤工于诗,为乡贡第一。后举进士不第,即弃去,躬耕田间,闲则读书。徽宗崇宁四年以遗逸荐,为兴化军助教。所为诗精诣警绝,甚为王安石所称赏。有《方秘校集》
云崖倚天开,苍渊下澄澈。
世传灵剑飞,山石千丈裂。
神踪去不返,今作蛟龙穴。
是非漭难诰,岁久多异说。
惟当清夜来,静赏潭上月。
朝车皆有从,暮辙各有投。
茫茫声利区,贱客难独留。
岂无平生交,音容杳南州。
幽怀欲有诉,寤寐不可求。
追我夙昔欢,负子今日游。
勉矣尚有适,所困非所羞。
何年突兀庭前石,昔日何人种松柏。
乘兴閒来就榻眠,一枕春风君莫惜。
城西今古阳山色,城中谁有千年宅。
往来何必见主人,主人自是亭中客。
云观烟楼是梵家,竹围如洗逼寒沙。
因风绿浪摇晴麦,遇雨红香落涧花。
人锁昼房听鸟语,僧归晚坞放蜂衙。
不须老远来沽酒,只觅天酥为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