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郭殿邦见过韵

犬吠知有客,客从何处来。

我心似柴栅,相见一为开。

索句吟幽砌,看花上古台。

东篱秋意尽,留兴待寻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郭殿邦相遇的情景,以及随后展开的一系列情感交流和自然景观的欣赏。

首联“犬吠知有客,客从何处来”,以狗吠声引入,巧妙地暗示了访客的到来,同时也引出了对访客来源的好奇。这种以动物的反应来预示人事的安排,在古代文学中颇为常见,增加了场景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颔联“我心似柴栅,相见一为开”,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的心比作柴栅,形象地表达了在见到朋友时内心的喜悦与开放。柴栅原本是封闭的象征,但在朋友面前却“一为开”,显示出友情的力量能够打破隔阂,带来心灵的愉悦和自由。

颈联“索句吟幽砌,看花上古台”,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幽静的环境中共同创作诗歌、赏花的场景。这里的“幽砌”和“古台”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宁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感基础和对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

尾联“东篱秋意尽,留兴待寻梅”,则将视线转向自然,通过“东篱”这一意象,联想到陶渊明的《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同时,“秋意尽”与“寻梅”形成对比,既表达了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追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温馨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体现了明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卜居

仙老拔宅去,驱鸡飞上天。

如何种桃处,鸣吠尚依然。

我欲问往事,翁来殊少年。

此中山可买,愿解腰閒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双桂天公见过用韵赋答(其一)

江城朝放棹,冲破沧浪烟。

辍棹入林去,春风相后先。

焚香煨芋火,拾菜种花田。

恰好留嘉客,斋钟正午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双桂天公见过用韵赋答(其二)

独立红尘外,低垂白发新。

松高云里影,僧老佛边身。

出处输前辈,蹉跎愧好春。

却凭双桂主,一一指迷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旱(其一)

途穷生计拙,临老事躬耕。

不谓三春雨,翻为百日晴。

火云乾木叶,斥卤入茶铛。

吾道今如此,凭谁寄一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