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罢讲巡岩坞,无穷得野情。
腊高犹伴鹿,夏满不归城。
云朵缘崖发,峰阴截水清。
自然双洗耳,唯任白毫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和尚,他放弃了尘世间的喧嚣,享受着大自然无尽的野趣。春天到来,他与鹿为伴,不再返回城中。夏日里,当花草茂盛之时,他依旧不愿离开这片山清水秀之地。
诗中的“罢讲巡岩坞”表达了对尘世烦嚣的抛弃,转而沉醉于自然之美。“腊高犹伴鹿,夏满不归城”则描绘出和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他甚至不愿在夏日花草盛开时回到城市。
“云朵缘崖发,峰阴截水清”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山林的宁静与秀丽。山中的云雾缠绕于岩石之间,形成了一幅自然的画卷,而山峰下的阴凉,更是使得流过的溪水清澈见底。
最后,“自然双洗耳,唯任白毫生”则隐喻着和尚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他的内心也随之变得纯洁无瑕,只愿意让自己顺其自然地生活,就像头顶渐生的白发一样,是岁月流转的见证。
整首诗通过对山僧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不详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度岁休笼闭,身轻好羽仪。
白云□是伴,沧海得因谁。
唳起遗残食,盘馀在迥枝。
条风频雨去,只恐更相随。
活得枯樵耕者知,巡方又欲向天涯。
珠穿闽国菩提子,杖把灵峰楖栗枝。
春藓任封降虎石,夜雷从傍养龙池。
生缘在地南浮去,自此孤云不可期。
辟书来几日,遂喜就嘉招。
犹向风沙浅,非于甸服遥。
时平无探骑,秋静见盘雕。
若遣关中使,烦君问寂寥。
北鄙征难尽,诗愁满去程。
废巢侵烧色,荒冢入锄声。
逗野河流浊,离云碛日明。
并州戎垒地,角动引风生。